文章列表

来源:《归雁》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春天来了,我这个远离家乡万里的游子,仍滞留在异乡。战乱平定后,不知还要过几年才能回归故乡。看到江城的大雁,我心中悲痛欲绝,它们正高高地向着北方飞去。
来源:《归雁》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万里客:指远离家乡、漂泊万里的人,这里是诗人自指。乱定:指战乱平定。当时唐朝经历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安。江城:临江之城,诗中具体所指未详,可能是杜甫当时所在之地。
来源:《归雁》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这首《归雁》很可能作于安史之乱期间或刚刚结束不久。此时杜甫漂泊在外,远离家乡,饱尝离乱之苦。看到春天到来,大雁能够自由地向北飞去,而自己却因战乱无法回归故乡,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期的期盼,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来源:《归雁》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这首《归雁》很可能作于安史之乱期间或刚刚结束不久。此时杜甫漂泊在外,远离家乡,饱尝离乱之苦。看到春天到来,大雁能够自由地向北飞去,而自己却因战乱无法回归故乡,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期的期盼,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来源:《归雁》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归雁》是杜甫一首简短而情感深沉的诗作,寥寥二十字,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从内容上看,首句 “春来万里客”,点明了时节为春天,同时突出了诗人 “万里客” 的身份,强调了自己漂泊异乡的遥远和孤寂。“春来” 本应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时节,但对于漂泊在外的诗人来说,却更添了几分思乡的愁绪。次句 “...
来源:《和贾舍人早朝》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五更时分,漏壶的滴水声,仿佛在催促着拂晓的更箭。皇宫中,春天的景色绚烂,鲜艳的桃花似乎也沉醉在这美景之中。阳光温暖,照耀着旌旗,上面的龙蛇图案仿佛在随风舞动。宫殿中微风轻拂,燕雀在高高的天空中飞翔。早朝结束后,衣袖上还带着御炉中散发出来的香烟气息。贾舍人挥笔写诗,笔下的文字如同珠玉般华美。要知道世代...
来源:《和贾舍人早朝》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五夜:即五更,一夜分为五个更次。漏声:古代用漏壶滴水计时,漏壶发出的滴水声。晓箭:指拂晓时的更箭。九重:指皇宫,古制天子所居有九重门。仙桃:这里指皇宫中的桃花。旌旗:旗帜的通称。龙蛇动:旌旗上所绣的龙蛇图案在风中飘动,仿佛龙蛇在游动。燕雀高:燕雀在高空中飞翔。香烟:指皇宫中御炉里燃烧香料散发的香气。...
来源:《和贾舍人早朝》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这首诗是杜甫为和贾至的《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而作。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在长安复位,朝廷逐渐恢复正常的早朝等仪式。贾至写了早朝诗,杜甫与王维、岑参等也纷纷唱和。此诗是杜甫对贾至才华的赞赏,同时也描绘了早朝时皇宫的庄严和气象,反映了当时朝廷的一些情况。
来源:《和贾舍人早朝》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这首诗开篇“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通过描写五更时漏壶的声音和皇宫中绚烂的春色,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点明早朝的时间和环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生动地描绘了早朝时旌旗在阳光下飘动,燕雀在宫殿上空高飞的景象,既展现了皇家的威严气势,又有一种灵动的美感。“朝罢香烟携...
来源:《画鹰》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洁白的画绢上仿佛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只画中的苍鹰画得格外神异逼真。它使劲地伸长脖颈,好像在想捕捉那狡猾的兔子;它斜着眼睛,如同发愁的胡人。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的绳索明亮得可以解下来,悬挂在轩楹之上的它气势非凡,好像随时可以被呼唤出去搏击。什么时候能够让它去搏击那些平凡的鸟雀,让鸟雀的毛血洒落在平...
来源:《画鹰》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素练:白色绢绸,常用作画画的画布。殊:特殊,不同一般。耸身:即“竦身”,收敛身体准备搏击的样子。狡兔:狡猾的兔子,泛指猎物。侧目:斜着眼睛看。愁胡:指发愁神态的胡人。当时中原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形容鹰的眼睛像胡人(一说像发愁的猴子),炯炯有神。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àn):金...
来源:《画鹰》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杜甫的这首《画鹰》创作于他困居长安时期。当时的杜甫,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生活窘迫。他在看到这幅画鹰之后,借对画中苍鹰的描绘,抒发了自己渴望摆脱困境、施展抱负、有所作为的心情。他渴望像苍鹰一样,搏击长空,扫除一切阻碍,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来源:《画鹰》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画鹰》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此诗通过对画中苍鹰的生动描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诗的开篇“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以“风霜起”三字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氛围,生动地表现出画中苍鹰给人的强烈视觉冲击,“殊”字则点明了这只苍鹰画得与众不同,格外逼真。接着“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诗人从细节入手,描绘苍鹰的姿...
来源:《寄韩谏议注》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如今我心情不佳,思念着岳阳的你,我想要奋飞前往,却无奈卧病在床。你就像那美丽的佳人,隔着秋水,在洞庭湖边濯足,遥望着八方荒远之地。鸿雁在高远的天空中飞翔,日月一片洁白,青枫的叶子已经变红,天空中下起了霜。玉京的群仙聚集在北斗星旁,有的骑着麒麟,有的遮蔽着凤凰。芙蓉装饰的旌旗如烟雾般飘落,旌旗的影子在...
来源:《寄韩谏议注》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谏议:官名,即谏议大夫,掌侍从规谏。岳阳:今属湖南,韩谏议所在之地。美人:指韩谏议,这里以美人喻君子,是古诗中的常用手法。八荒:八方荒远之地。鸿飞冥冥:鸿雁飞向远空,比喻韩谏议的高洁。冥冥,高远的样子。玉京: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群帝:众仙人。翳:遮蔽。倒景:指天空中的景物倒映在水中。景,同“影”。星...
来源:《寄韩谏议注》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当时流寓夔州。此时的唐朝,经过安史之乱的重创,国力衰微,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杜甫一生心系国家和人民,虽身处困境,仍关心朝政。他与韩谏议可能有着深厚的交情,对韩谏议的才能和品德十分赞赏,同时也了解到韩谏议因某种原因未能在朝廷中施展抱负,而是滞留在岳阳。...
来源:《寄韩谏议注》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寄韩谏议注》是杜甫一首寓意深远、情感真挚的诗作。从内容上看,诗的开篇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韩谏议的思念以及自己因生病而无法前往相见的无奈。接着,诗人以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描绘出韩谏议如美人般高洁的形象,他在洞庭湖边濯足,遥望八方,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
来源:《江村》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清澈的江水弯弯曲曲地环绕着村庄静静流淌,长久地生活在这江村,事事都觉得清幽美好。那梁间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江水中的白鸥相互亲近,相伴相随。我的妻子在纸上画出棋盘,和我对弈;年幼的儿子把针敲弯,做成钓鱼的鱼钩。我年老多病,所需要的不过是治病的药物罢了,除了这个,我这微小的身躯还能有什么别的追求呢...
来源:《江村》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清江:清澈的江水。抱:环绕。长夏:漫长的夏日。幽:幽静,清幽。自去自来:来去自由,无拘无束。相亲相近:相互亲近,关系融洽。画纸为棋局:在纸上画出棋盘。稚子:年幼的儿子。敲针作钓钩:把针敲弯做成鱼钩。微躯:微小的身躯,诗人自指。
来源:《江村》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年)夏,杜甫在经历了多年的颠沛流离后,因朋友的帮助,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座草堂,暂时有了安身之所。这首诗就创作于杜甫定居草堂之后,当时的他生活相对安定,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感受到了江村生活的宁静与温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