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巴女词》
热度:100 作者: 李白
这首诗当作于开元十四年(公元 726 年)诗人二十五岁去蜀途中,行至巴地,是一首拟民歌之作。当时李白离开蜀地,沿途行至巴地,被当地的风土人情所感染。诗中巴女的丈夫大约是乘船东下去经商,李白模仿巴女的口吻,勾勒出巴女与丈夫分别时的情景,道出女子不忍分别的复杂心情。
来源:《巴女词》
热度:100 作者: 李白
内容意境:诗的前两句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以 “急如箭”“去若飞” 两个生动的比喻,恰切地描摹了巴水湍急以及小船疾去的情形。这既是对眼前巴水和行船的客观实写,又从侧面衬托出巴女送别丈夫时的不舍与无奈,她感觉离别来得太快,丈夫乘坐的小船顷刻间就消失在江水尽头1。后两句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来源:《把酒问月》
热度:100 作者: 李白
青天上的明月是什么时候升起的?我现在停下酒杯想问一问。人追攀明月永远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明月皎洁,如明镜飞上天空,映照着宫殿。遮蔽月亮的云雾消散殆尽,幽幽月光尽情挥洒出清冷的光辉。人们知道这月亮晚上从海上升起,又是否知道它早晨也从这云间消失?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娥孤单地在月宫住着...
来源:《把酒问月》
热度:100 作者: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诗人停杯沉思,仰望苍冥发问,表达对明月起源的困惑,这不仅是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也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思索。“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写出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亲切又神秘的特性,人类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只是徒然,而明月却用清辉普照尘世,...
来源:《把酒问月》
热度:100 作者: 李白
根据题下原注 “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可知此诗是作者应友人贾淳之请而作。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友人自己不问而叫李白问月,饶有趣味,而 “把酒问月” 这一诗题也尽显李白飘逸浪漫的风神。
来源:《把酒问月》
热度:100 作者: 李白
整体风格: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月的形象:诗人以纵横恣肆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
来源:《哀江头》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少陵野老(杜甫自称)强忍着哭声,在春日里偷偷地走到曲江的角落里。江头的宫殿千门紧锁,那细嫩的柳枝和新生的菖蒲是为谁而绿呢?回忆起当年皇帝的仪仗队彩旗飘飘来到南苑,苑中的万物都焕发出光彩。昭阳殿里最受宠的杨贵妃,与皇上同坐一辆车,陪伴在皇上身边。车前的宫中女官带着弓箭,白马嘴里咬着黄金马勒。她们翻身向...
来源:《哀江头》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少陵野老:杜甫自号。少陵,在今西安市南,汉宣帝许后陵墓所在地,杜甫曾在这一带居住,故自称少陵野老。吞声哭:不敢出声,忍气吞声地哭。潜行:因在安禄山叛军控制之下,只好偷偷地走。曲江曲:曲江的偏僻角落。曲江,即曲江池,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是唐代长安的游览胜地。霓旌:皇帝仪仗中用彩色羽毛装饰的旗子,这里代...
来源:《哀江头》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当时杜甫被安禄山叛军俘获,囚禁在长安。春天,他偷偷来到曲江畔。曲江在唐朝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曾经繁华热闹,然而此时却因战乱而破败不堪,宫殿紧闭,一片萧条。杜甫目睹了这一切,回想起昔日的盛世繁华和杨贵妃等的种种情景,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国家兴衰的感...
来源:《哀江头》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哀江头》是杜甫的一首经典七言古诗。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的开篇“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以沉痛的笔触描绘出诗人在春日里偷偷来到曲江哭泣的情景,“吞声哭”“潜行”等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身处沦陷区的痛苦和无奈,为全诗奠定了哀伤的基调。接着,诗人通过回忆...
来源:《别房太尉墓》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我在他乡又将踏上远行的路途,骑在马上暂驻在这孤零零的坟前。泪水不停地流,附近的土都被浸湿了,低空里一片阴云,仿佛也为这悲伤而徘徊。我曾像谢安那样陪你对棋,如今却只能像季札那样挂剑空坟来表达对你的怀念。眼前只见林花纷纷飘落,黄莺悲啼,仿佛在为我送行。
来源:《别房太尉墓》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房太尉房琯,唐玄宗、肃宗两朝大臣,因与叛军作战失利而被罢相。杜甫曾全力为其辩护,由此得罪肃宗,被贬。行役因公务而跋涉在外。这里指作者要继续远行。近泪无干土极言泪水之多,哭得伤心,泪水把身边的土都浸湿了。断云片状的云,这里形容阴云低垂,仿佛也带着愁绪。对棋陪谢傅谢傅指东晋宰相谢安。他在淝水之战时,从容...
来源:《别房太尉墓》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房太尉即房琯,他与杜甫交情深厚。房琯在安史之乱中因兵败被罢相,后又遭谗言被贬。杜甫曾为房琯仗义执言,结果得罪唐肃宗,被贬官。房琯死后,杜甫在他乡漂泊途中,专程前往房琯墓前凭吊,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亡友的沉痛悼念和自己身世的感伤。
来源:《别房太尉墓》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房太尉的真挚情谊和深切悼念之情。首联“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开篇即点明诗人在他乡奔波,又要踏上行程,却特意驻马来到友人的孤坟前告别,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颔联“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通过细节描写,极言诗人悲痛之深,泪水浸湿了坟前的...
来源:《春日忆李白》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的诗思潇洒飘逸,不同凡俗。他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天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喝酒,再次仔细探讨诗歌的艺术呢?
来源:《春日忆李白》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思不群指诗思卓异不凡。庾开府庾信,北周文学家,在梁时曾官至散骑常侍等职,后奉命出使西魏,因梁为西魏所灭,遂留北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其后期作品风格沉郁苍凉,对杜甫有很大影响。这里说李白的诗有庾信的清新之气。鲍参军鲍照,南朝宋文学家,曾任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来源:《春日忆李白》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杜甫与李白在天宝三载(744 年)相遇,二人同游梁、宋等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两人分别,杜甫在渭北(长安一带),李白在江东,天各一方。在一个春日里,杜甫触景生情,思念起远方的李白,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李白的钦佩和怀念之情。
来源:《春日忆李白》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这首诗是杜甫怀念李白的经典之作,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精妙的艺术手法而为人所称道。诗的开篇“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直抒胸臆,高度赞扬李白诗歌的卓绝才华和超凡脱俗的诗思,奠定了全诗对李白钦慕的基调。颔联“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运用对比和类比的手法,将李白的诗风与庾信的清新、鲍照的俊逸相媲美,生动形象...
来源:《春宿左省》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傍晚时分,花丛隐藏在宫殿的矮墙之后,归巢的鸟儿啾啾鸣叫着飞过。繁星闪烁,照着千门万户,宫殿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壮丽。我睡不着觉,倾听着宫门开启的声音,仿佛听到了百官上朝时玉佩和马铃的响声。因为明天早朝有封事上奏,所以多次询问夜色深浅,担心误了上朝的时间。
来源:《春宿左省》
热度:100 作者: 杜甫
宿值夜,古代官员在官署夜间值班。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在皇宫之东,故称“左省”。掖垣宫殿的墙壁。掖,旁边。垣,矮墙。金钥指开宫门的锁钥声。玉珂马勒上的装饰品,这里代指马铃。封事密封的奏章。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