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雪晴晚望》
热度:0 作者: 贾岛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寒寂的空山晚晴图。诗的首联从视觉角度写远望之景,诗人倚杖而立,眼前是雪后初晴的景象,溪云重重,意境开阔而略带清冷。颔联描绘了樵夫归家、寒日西下的画面,动静结合,“归”与“下”两个动词,增添了画面的动感和时间的流逝感,同时也烘托出环境的寂静和寒冷。颈联中“野火”“断烟”等意象,进一步渲...
来源:《雪晴晚望》
热度:0 作者: 贾岛
1. 贾岛是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著称,其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擅长五律,注重词句锤炼,有“郊寒岛瘦”之称。2. 此诗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声衬静等表现手法。如颔联中樵夫的动态与寒日、危峰的静态相映衬;尾联以暮天钟声的声响衬托出山林的寂静。3. 诗中的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例如,“雪”“寒日”象征着寒冷、...
来源:《雪晴晚望》
热度:0 作者: 贾岛
同学们,我们来一起欣赏贾岛的这首《雪晴晚望》。首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诗人所处的场景,他在雪后初晴的傍晚,拄着拐杖站在山上远望。诗的第一句“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宏大而清冷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宁静的心境。接着,“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这两句既有动态的樵夫归...
来源:《颂》
热度:0 作者: 无门和尚
春天有百花盛开的美景,秋天有明月高悬的清朗;夏天有凉爽的微风,冬天有洁白的雪花。如果心中没有琐事的牵挂,那么每一天都是人间的美好时节。
来源:《颂》
热度:0 作者: 无门和尚
百花:各种各样的花朵,代表春天的繁花似锦。月:月亮,秋天夜晚天空中皎洁的明月是其一大特色。凉风:夏天凉爽的风,给人带来舒适的感觉。雪:冬天的雪花,是冬季的典型象征。闲事:指生活中琐碎、烦恼的事情。
来源:《颂》
热度:0 作者: 无门和尚
此诗为宋朝无门和尚所作。无门和尚是一位禅宗高僧,这首诗体现了禅宗的生活态度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在禅宗的修行中,强调要放下执念、顺应自然,以一种豁达、超脱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首诗或许是无门和尚在日常修行与生活中,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凝结而成,旨在引导人们摆脱世俗的烦恼,以一种平和、自在的心境去感受生活的...
来源:《颂》
热度:0 作者: 无门和尚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自然。诗人用“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描绘了四季不同的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与生生不息。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无需刻意追求,只需用心去感受。而后一句“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它点明了主旨,即只要我们能够放下心中的烦恼和杂念,...
来源:《颂》
热度:0 作者: 无门和尚
1. 作者无门和尚是宋朝禅宗高僧,禅宗是中国佛教的重要流派之一,强调顿悟和心性的修炼。2. 诗中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春有百花”对“秋有月”,“夏有凉风”对“冬有雪”,使诗句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3. 这首诗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导人们要顺应自然、放下烦恼,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来源:《颂》
热度:0 作者: 无门和尚
这首诗首先通过对四季美景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景致,它们自然而然地交替出现,不受人类意志的左右。这告诉我们,生活也是如此,充满了各种变化和不确定性,我们应该学会顺应自然,接受生活中的一切。而“若无闲事挂心头”则提醒我们,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
来源:《骄儿诗》
热度:0 作者: 李商隐
衮师是我可爱的娇儿,秀美无比世上难匹。襁褓中的他未满周岁,就已认识了数字六七。四岁时他就知晓自己姓名,眼睛也不贪瞧那梨和栗。朋友们偷偷观察他,都说他是凤凰般的奇物。前朝看重人的器度和容貌,他的品流当属第一。要么有神仙般的风姿,要么有燕鹤般的骨相。为何会有这样的评价呢?不过是想安慰我这衰朽之身罢了。在...
来源:《骄儿诗》
热度:0 作者: 李商隐
衮师:李商隐儿子的名字。文葆:绣花的襁褓。周晬:周岁。丹穴物:丹穴指传说中凤凰栖息的地方,这里比喻杰出的人才。流品:指人的品类。燕鹤骨:形容人的骨相不凡。造次:急忙,匆忙。秉:拿着。爷笏:父亲的笏板。参军、苍鹘:都是唐代参军戏中的角色。六甲:一种用干支来占卜的游戏。金屈戌:金属制成的环纽,用来扣合门...
来源:《骄儿诗》
热度:0 作者: 李商隐
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公元 849 年)前后,当时李商隐大约四十岁左右。此时他仕途不顺,一生都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抱负难以实现。看到儿子衮师活泼可爱,联想到自己的坎坷经历,他便写下了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儿子的疼爱,也寄托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和对儿子的期望。
来源:《骄儿诗》
热度:0 作者: 李商隐
《骄儿诗》是李商隐诗歌中的独特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诗的前半部分,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儿子衮师的聪慧可爱和活泼好动。通过对衮师幼年时期的种种表现的描写,如认识数字、与朋友嬉戏、模仿客人、学戏等,展现了一个天真烂漫、充满童趣的儿童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儿子的喜爱之情。
来源:《黄花川》
热度:0 作者: 王维
危险的小路迂回曲折,走上几里路就得休息好几次。回头望去能看见同行的伙伴,他们的身影在树林山丘间时隐时现。松树上的枝叶在风中飒飒作响,好似在下雨,石缝间的溪水潺潺流淌。静静地站在深溪里,在高山之巅放声长啸。远远望见南山的南面,白露弥漫,一片悠悠的景象。青山在雨后显得格外秀丽清净,绿树郁郁葱葱,仿佛在浮...
来源:《黄花川》
热度:0 作者: 王维
危径:危险的小路。将三休:多次休息。将,且,又;三,多次。徒侣:同行的伙伴。飒飒:形容风吹树木等的声音。静言:静静地。言,语助词,无实义。南山阳:南山的南面。阳,山的南面。白露:秋天的露水。霭悠悠:雾气弥漫的样子。青皋:青山。丽已净:秀丽而清净。郁如浮:郁郁葱葱,仿佛在浮动。曾是:曾经是。厌蒙密:厌...
来源:《黄花川》
热度:0 作者: 王维
王维后期的诗歌创作多与他亦官亦隐的生活状态相关。他在辋川别业时,寄情山水,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景的诗作。《黄花川》很可能也是他在游览或隐居期间,对黄花川一带的自然景色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当时他或许在官场中经历了一些波折,内心渴望在山水间寻求宁静与解脱,于是在对黄花川的描绘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与心境。
来源:《黄花川》
热度:0 作者: 王维
这首诗描绘了黄花川的艰险路径、幽深山林、松间风声、石中溪流等自然景观,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山林画卷。诗的开篇通过“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生动地写出了山路的崎岖难行,为后文的山林游历做了铺垫。“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则描绘了同行伙伴在山林间时隐时现的情景,增添了山林的神秘氛围。“飒飒松上...
来源:《黄花川》
热度:0 作者: 王维
1.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苏轼评价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2. 古代诗歌中常运用多种感官描写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如《黄花川》中运用了视觉(“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等)和听觉(“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描写。3. “阳...
来源:《于中好》
热度:0 作者: 纳兰性德
稀疏的竹帘上满是灰尘,白色的衣带在风中飘拂,真的就这样默默地度过了这令人怜惜的夜晚。好几次偷偷地擦拭着泪水,忽然在犀角制的镜匣旁看见了亡妻的翠玉发饰。只有遗恨,变得更加无聊,五更天依旧是落花的早晨。衰败的杨树叶落尽了,而我的愁思却难尽,寒冷的风雨敲打着画桥。
来源:《于中好》
热度:0 作者: 纳兰性德
于中好:词牌名,即“鹧鸪天”。疏帘:稀疏的竹帘。素带:白色的衣带。暗度:默默地度过。可怜宵:令人怜惜的夜晚。青衫泪:指伤心之泪。典出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犀奁(lián):犀角制的镜匣。翠翘:妇女头上的翠玉首饰。落花朝:落花时节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