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于中好》
热度:0 作者: 纳兰性德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而作。卢氏于婚后三年亡故,此词写于卢氏生辰前一夜,风雨交加,更添词人的哀思。纳兰性德与卢氏感情深厚,卢氏的早逝让他悲痛不已,在其生辰之际,词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词。
来源:《于中好》
热度:0 作者: 纳兰性德
上阕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尘满疏帘素带飘”,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冷落、孤寂的氛围,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哀伤。“真成暗度可怜宵”,直接抒发了词人在亡妻生辰前一夜,默默地度过这痛苦夜晚的无奈和怜惜之情。“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生动地刻画了词人的动作和心理,他多次偷偷擦拭泪水,不经意间看到亡...
来源:《于中好》
热度:0 作者: 纳兰性德
1. 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词人,其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
来源:《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热度:0 作者: 王维
戴着红巾的卫士报响了更筹,尚衣官员刚刚呈上了翠云裘。重重叠叠的宫殿大门如在九天之上敞开,各国使节与百官向皇帝朝拜。日光初照,官员的仪仗晃动,香炉里的轻烟依傍着皇帝的龙袍缭绕浮动。早朝结束后,官员们要回去用五色纸撰写诏书,佩玉叮当作响地回到中书省。
来源:《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热度:0 作者: 王维
绛帻(zé)鸡人:戴红巾的卫士。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尚衣:官名,掌管皇帝的衣服。翠云裘,绣有彩云的皮衣,这里指皇帝的龙袍。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这里指皇宫。阊阖(chāng hé),宫门。万国衣冠:指各国使节和官员。冕旒(miǎn liú),皇...
来源:《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热度:0 作者: 王维
此诗是和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而作。唐肃宗乾元元年(758 年)春天,诗人贾至任中书舍人时写了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当时任左拾遗的王维、任右补阙的岑参和时任起居舍人的杜甫都作了和诗。
来源:《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热度:0 作者: 王维
此诗描绘了早朝时宫殿的宏伟壮丽和朝会的庄严肃穆,表达了诗人对大唐盛世的赞美和对皇帝的崇敬之情。首联写早朝的时间和场景,“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通过“报晓筹”和“进翠云裘”两个细节,展现了宫廷生活的严谨和奢华。颔联“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境界开阔,气势磅礴,描绘了宫殿的宏伟和万...
来源:《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热度:0 作者: 王维
1. 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2. 唐代的早朝制度是朝廷的重要仪式,体现了封建王朝的威严和等级制度。3. 诗中的“九天阊阖”“万国衣冠”等词语,反映了唐代的政治、文化和外交情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来源:《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热度:0 作者: 王维
这首诗从多个方面展现了早朝的盛大场景。开头通过描写报晓和进献龙袍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宫廷生活的有条不紊和庄重。颔联是全诗的精华,“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生动地描绘出宫殿的巍峨和各国使者朝拜皇帝的宏大场面,凸显了大唐的繁荣昌盛和国际地位。颈联进一步渲染氛围,“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来源:《墙有茨》
热度:0 作者: 诗经
墙上长满蒺藜,没法把它扫除。宫廷中的丑事,不可向外宣扬。如果真要讲出来,那话就太难听了。墙上长满蒺藜,没法把它除去。宫廷中的丑事,不可细说端详。如果真要细说起,那话就太长了。墙上长满蒺藜,没法把它捆起。宫廷中的丑事,不可拿来宣扬。如果真要宣扬它,那真令人羞愧啊。
来源:《墙有茨》
热度:0 作者: 诗经
茨(cí):蒺藜,一种有刺的蔓生植物。中冓(gòu):内室,此处指宫廷内部。道:说,宣扬。襄:除去。详:详细诉说。束:捆起。读:宣扬,传播。
来源:《墙有茨》
热度:0 作者: 诗经
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毛诗序》认为是卫人讽刺卫宣公的儿子卫惠公及其母亲宣姜的乱伦之事。卫宣公曾为儿子急子娶齐女宣姜,见宣姜貌美便自纳为妻,后惠公即位,国人对其母子的行为深感不齿,于是作此诗讽刺。不过也有其他说法,但多与卫国宫廷的丑事相关。
来源:《墙有茨》
热度:0 作者: 诗经
这首诗以“墙有茨”起兴,用蒺藜难以扫除、除去、捆起,来比喻宫廷中的丑事难以掩盖、宣扬。诗人三次重复“墙有茨”,强化了这种丑恶之事的难以言说。诗中运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回环往复,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同时也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宫廷丑事的厌恶和批判。
来源:《墙有茨》
热度:0 作者: 诗经
1. 起兴手法:诗歌开头以“墙有茨”起兴,引起下文对宫廷丑事的叙述,使诗歌更具韵味。2. 重章叠唱:诗的三章在结构和句式上基本相同,只更换了少数几个词语,这种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也有助于深化主题。3.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
来源:《墙有茨》
热度:0 作者: 诗经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描绘了宫廷中存在着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诗人用“墙有茨”这样的自然景象作为比喻,暗示这些丑事就像难以处理的蒺藜一样,难以被掩盖和消除。每一章都从不同角度强调了这些丑事的不可言说,先是说讲出来很丑,接着说细说起来很长,最后说宣扬出去会令人羞愧,层层递进,突出了诗人对这些丑事的批判态度。...
来源:《女曰鸡鸣》
热度:0 作者: 诗经
女说:“公鸡已打鸣。”男说:“天色还未明。”“你快起来看夜色,启明星儿亮晶晶。”“鸟儿快要飞上天,我去射鸭捕大雁。”射中鸭雁拿回家,为你烹调做好菜。做好饭菜我们共饮酒,和你携手一起到白头。琴瑟安放在堂上,生活宁静又美好。知道你对我关怀到,送你杂佩表我爱。知道你对我体贴又温柔,送你杂佩表我情。知道你对...
来源:《女曰鸡鸣》
热度:0 作者: 诗经
昧旦:天色将明未明之际。兴:起。明星:启明星,即金星。有烂:即“烂烂”,明亮的样子。将翱将翔:指鸟儿飞翔。弋:用生丝做绳,系在箭上射鸟。凫:野鸭。言:语助词。加:射中。宜:烹饪菜肴。御:用。静好:安宁美好。来:慰劳。杂佩:古人佩带的饰物,上系珠、玉等,质料和形状不一。顺:柔顺。问:赠送。
来源:《女曰鸡鸣》
热度:0 作者: 诗经
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有多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对夫妻之间的对话,展现了普通家庭生活的温馨与和谐,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情感。也有说法认为这首诗可能是民间流传的歌谣,后经整理收录于《诗经》中,用以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来源:《女曰鸡鸣》
热度:0 作者: 诗经
这首诗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生动地描绘了一对夫妻清晨起床前的一段对话,展现了夫妻之间温馨、甜蜜的生活场景。诗中先写妻子唤醒丈夫,催促他早起去打猎,丈夫则以天色未明为由推脱,展现出夫妻之间的小情趣。接着写丈夫射中猎物后,妻子表示要为他烹调美食,两人一起饮酒,共度美好时光,表达了夫妻之间相互关爱、相互体贴的...
来源:《女曰鸡鸣》
热度:0 作者: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