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风雨》
热度:0 作者: 诗经
风雨交加冷凄凄,窗外鸡鸣声不停。终于看见君子归,心里怎能不平静。风雨交加声潇潇,窗外鸡鸣声声绕。终于看见君子归,心病怎能不好掉。风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鸡鸣声不息。终于看见君子归,心里怎能不欢喜。
来源:《风雨》
热度:0 作者: 诗经
凄凄:寒凉。喈喈(jiē):鸡鸣声。既:已经。君子:指丈夫。云胡不夷:怎么能不平静呢。云,语助词。胡,何。夷,平,指心情平静。潇潇:风雨急骤的样子。胶胶:鸡鸣声。瘳(chōu):病愈。如晦:昏暗如黑夜。已:止。
来源:《风雨》
热度:0 作者: 诗经
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说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首妻子盼丈夫归来的诗,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妻子独自等待丈夫,当丈夫终于出现时,她的心情由焦虑转为喜悦。也有观点认为这是写一位女子在乱世中见到君子而心生欢喜的情景。
来源:《风雨》
热度:0 作者: 诗经
这首诗以风雨为背景,通过描写风雨交加的夜晚,女子听到鸡鸣,终于见到君子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女子的心理变化。诗中三次重复“既见君子,云胡不……”的句式,强化了女子见到君子后的喜悦之情。风雨的描写不仅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也衬托出女子内心的孤独和焦虑,而君子的出现则如黑暗中的光明,驱散了女子的阴霾。整首诗意...
来源:《风雨》
热度:0 作者: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
来源:《风雨》
热度:0 作者: 诗经
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章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了几个词语,这是《诗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这种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同时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诗中的风雨和鸡鸣是典型的意象,风雨象征着生活的艰难和不确定性,鸡鸣则象征着希望和曙光。女子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等待君子,当听到鸡鸣时,她心中...
来源:《饮马长城窟行》
热度:0 作者: 陈琳
在长城窟里饮马,那水寒冷得伤了马的骨头。(太原卒)前去对监修长城的官吏说:“请不要长时间滞留我们这些太原的士卒。”官吏说:“官府的工程自有期限,你们还是齐心打夯,喊齐号子吧!”(士卒)说:“男子汉宁愿在战斗中死去,怎么能郁闷地在这里修筑长城呢?”长城连绵不断,长达三千里。边城有很多健壮的年轻人,家中...
来源:《饮马长城窟行》
热度:0 作者: 陈琳
长城窟:长城附近的泉眼。稽留:滞留,阻留。太原卒:从太原征来服役的士卒。官作:官府的工程,指筑城任务。程:期限。筑:夯,筑城时用来捣土的工具。佛郁:烦闷,忧郁。连连:形容长而连绵不断的样子。健少:健壮的年轻人。内舍:指士卒的家中。寡妇:指役夫的妻子,古时凡独居守候丈夫的妇人皆可称为寡妇。姑嫜:公婆。...
来源:《饮马长城窟行》
热度:0 作者: 陈琳
这首诗创作于魏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统治者为了巩固边防或满足自身的某种需求,常常大规模征发民夫修筑长城等防御工事。繁重的劳役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无数家庭因此破碎。陈琳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对人民的苦难有深刻的了解和同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以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悲惨遭遇。
来源:《饮马长城窟行》
热度:0 作者: 陈琳
这首诗是陈琳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诗的开篇“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以寒冷的水伤害马骨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凄惨、悲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着通过士卒与长城吏的对话,展现了士卒对繁重劳役的不满和反抗情绪,“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佛郁筑长城”,直接表达了他们渴望战斗、不愿忍受屈辱劳役的心...
来源:《饮马长城窟行》
热度:0 作者: 陈琳
1. 《饮马长城窟行》是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瑟调曲》。2. 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他的诗歌风格刚劲有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3. 诗歌中运用了对话和书信的形式来叙事抒情,这种手法在乐府诗中较为常见,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情感表达更加直接。4. 诗中“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的说法,反映了当时...
来源:《饮马长城窟行》
热度:0 作者: 陈琳
这首诗围绕着长城修筑这一历史事件展开,通过描写士卒的悲惨遭遇和他们与家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劳役制度对人民的迫害。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它采用了多种技巧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首先是环境描写,如“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通过寒冷的水和受伤的马骨,营造出一种压抑、悲惨的氛围,让读者能够感...
来源:《鰕[鱼且]篇(鰕[鱼且]游潢》
热度:0 作者: 曹植
小虾在池塘的浅水中游动,不会知晓江海的浩荡奔流。燕雀在篱笆间嬉戏,怎么能理解鸿鹄的远游志向呢?世间的贤士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大德之人自然是无人能比。驾车登上五岳高峰,就会觉得小丘陵微不足道。低头看那些追名逐利的人,他们只知道追逐权势和利益。我心怀高远,希望能辅佐皇家,以怀柔之策平定九州。手抚宝剑...
来源:《鰕[鱼且]篇(鰕[鱼且]游潢》
热度:0 作者: 曹植
鰕(xiā):小虾。潢潦(huáng lǎo):积水的池塘、洼地。藩柴:篱笆。鸿鹄:天鹅,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世士:世间的贤士。无俦(chóu):无人能比。驾言:驾车。言,语助词,无实义。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陵丘:小丘陵。高念:高远的志向...
来源:《鰕[鱼且]篇(鰕[鱼且]游潢》
热度:0 作者: 曹植
此诗创作于曹植的后期。曹植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以才华深得曹操赏识与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后期曹丕父子相继为帝,他备受猜忌和迫害,动辄得咎。这首诗是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借诗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对那些追逐势利小人的鄙视。
来源:《鰕[鱼且]篇(鰕[鱼且]游潢》
热度:0 作者: 曹植
诗的开篇以“鰕游潢潦,不知江海流。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起兴,用小虾和燕雀来比喻那些目光短浅、只追求眼前利益的人,而鸿鹄则象征着自己高远的志向和抱负。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与众不同。“世士此诚明,大德固无俦”,诗人希望世间的贤士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只有具备大德之人才能成就非凡。“驾言登五岳,然...
来源:《鰕[鱼且]篇(鰕[鱼且]游潢》
热度:0 作者: 曹植
1. 比兴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鰕、燕雀和鸿鹄作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志向。2. 象征意义:鸿鹄象征着志向远大的人,在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3.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
来源:《鰕[鱼且]篇(鰕[鱼且]游潢》
热度:0 作者: 曹植
这首诗是曹植的代表作之一,它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政治抱负。从艺术手法上看,诗人运用了比兴、对比等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从思想内容上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追逐势利小人的鄙视,以及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辅佐皇家的远大志向。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悲愤和无奈。在学习这首诗时...
来源:《伯兮》
热度:0 作者: 诗经
我的丈夫真威猛,是一国的英雄豪杰。我的丈夫手持殳,做了君王的先锋。自从丈夫去东征,我头发散乱像飞蓬。难道没有润发油?我打扮好给谁看呢!天天盼下雨,太阳却高高挂天上。一心只把丈夫想,想得我头痛也心甘。哪儿能找到忘忧草?我要把它种在北堂。一心只把丈夫想,想得我心病难安康。
来源:《伯兮》
热度:0 作者: 诗经
伯:兄弟姐妹中年长者称伯,此处是女子对丈夫的称呼。朅(qiè):英武高大。桀:同“杰”,杰出的人才。殳(shū):古代兵器,杖类,长一丈二尺,无刃。前驱:先锋。之:往。膏沐:妇女润发的油脂。适(dí):悦。杲(gǎo)杲:明亮的样子。愿言:沉思的样子。谖(xuān)草:萱草,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