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伯兮》
热度:0 作者: 诗经
《伯兮》是一首思妇诗,创作于先秦时期。当时战争频繁,许多男子被征调去打仗,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对出征丈夫的思念之情。她的丈夫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她独守空闺,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牵挂和担忧。
来源:《伯兮》
热度:0 作者: 诗经
这首诗以一位女子的口吻,细腻地刻画了她对出征丈夫的思念。开篇通过夸赞丈夫的英勇,展现了女子对丈夫的自豪之情。接着描述丈夫出征后自己的生活状态,“首如飞蓬”“谁适为容”生动地表现出女子因思念丈夫而无心梳妆的状态。“其雨其雨,杲杲出日”以景衬情,女子盼雨却只见日出,象征着她盼夫归却不得的失望。最后,女子...
来源:《伯兮》
热度:0 作者: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伯兮》属于《诗经·卫风》。
来源:《伯兮》
热度:0 作者: 诗经
这首诗先描绘了女子眼中丈夫的形象,突出丈夫的英勇和杰出,展现出女子对丈夫的欣赏和爱慕。然后通过描写女子在丈夫出征后的生活细节,如不梳妆、盼雨等,将她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从赞美到思念的情感转变,使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立体。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如“首如飞蓬”是比喻,“其雨其雨...
来源:《停云》
热度:0 作者: 陶渊明
《停云》,是思念亲友之作。酒樽里盛满了新酿的美酒,园子里排列着初放的花朵,可我心中的愿望无法实现,叹息之声充满了胸怀。阴云密集,春雨濛濛。天地四方一片昏暗,平坦的道路也被阻隔。我静静地在东窗下休息,独自抚弄着春酒。好友们在远方,我挠着头久久伫立。
来源:《停云》
热度:0 作者: 陶渊明
停云:凝聚不散的云,在此有双关之意,既指自然之云,也象征诗人内心的愁绪。樽:酒器。湛:清,指酒清。醪:浊酒,这里泛指酒。初荣:初开的花。愿言不从:言,语助词,无实义;从,实现。愿望不能实现。弥襟:满胸。霭霭:云密集的样子。时雨:应时的雨。濛濛:细雨迷茫的样子。八表:八方之外,指天地之间。伊:语助词,...
来源:《停云》
热度:0 作者: 陶渊明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这首诗大约作于晋安帝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前后,当时陶渊明闲居在家,与亲友们因战乱或其他原因而分离,难以相见。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停云》,以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来源:《停云》
热度:0 作者: 陶渊明
《停云》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抒情诗。诗的开篇点明主题,“停云,思亲友也”,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景象:酒樽里盛满新酒,园子里花朵初放,然而这美好的景象却无法让诗人的愿望实现,反而更增添了他的叹息。诗的第二部分,通过描写阴云、细雨、昏暗的天地和阻隔的道路,营造...
来源:《停云》
热度:0 作者: 陶渊明
1. 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田园诗派创始人,其诗歌风格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 诗歌中运用了比兴手法,如“停云”既指自然之云,也象征诗人内心的愁绪;“时雨濛濛”则烘托出诗人的孤独和忧伤。3. 古代诗歌中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情感,这种手法称为借景抒情。
来源:《停云》
热度:0 作者: 陶渊明
这首《停云》是陶渊明思念亲友的佳作。在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亲友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他在孤独寂寞中的无奈和期盼。从诗的结构来看,开篇点明主题,然后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自己的行为,层层递进地抒发情感。诗中的景象描写不仅为诗歌增添了美感,更重要的是起到了烘托情感的作用。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代...
来源:《匏有苦叶》
热度:0 作者: 诗经
葫芦已经叶黄蒂干,济水深处也能涉过。水深就穿着衣裳过河,水浅就提起衣裳过河。济水茫茫涨得满满,野鸡声声不断鸣叫。河水虽满淹不到车轴,野鸡鸣叫是在求偶。大雁和鸣和谐欢快,太阳初升天已放亮。男子如果要娶妻子,趁冰未化赶快行动。船夫摇着船儿招呼,别人渡河我却不渡。别人渡河我却不渡,我要等待我的好友。
来源:《匏有苦叶》
热度:0 作者: 诗经
匏(páo):葫芦。古人常将葫芦系在腰间渡河,防止溺水。苦:通“枯”,指葫芦成熟后皮干坚硬。济(jǐ):水名,即济水。涉:徒步过河。厉:连衣涉水。揭(qì):提起衣裳涉水。有渳(mǐ):即“渳渳”,水盛大的样子。盈:满。有鷕(yǎo):即“鷕鷕”,野鸡鸣叫声。轨:车轴的两端。牡:雄性鸟禽。雝雝(yō...
来源:《匏有苦叶》
热度:0 作者: 诗经
关于《匏有苦叶》的创作背景,《毛诗序》认为是“刺卫宣公”,说卫宣公与夫人夷姜淫乱,国人作诗讽刺。但现代学者多认为这是一首女子等待未婚夫的诗,描绘了女子在济水岸边等待未婚夫前来迎娶的情景,反映了古代男女之间的爱情和婚姻习俗。
来源:《匏有苦叶》
热度:0 作者: 诗经
这首诗以景起兴,通过描绘济水的景象和动物的活动,烘托出女子的心情。首章以匏瓜和济水起兴,引出女子对过河方式的思考,暗示女子在面对爱情和婚姻时的谨慎和选择。第二章以济水涨满和野鸡求偶的景象,暗示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等待。第三章以大雁和鸣和旭日初升的景象,象征着美好和吉祥,表达了女子对婚姻的期待。末章以船...
来源:《匏有苦叶》
热度:0 作者: 诗经
1. 赋比兴手法:这首诗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如首章以匏瓜和济水起兴,引出女子的情感和思考;第二章以济水涨满和野鸡求偶作比,暗示女子的心情。2. 古代婚姻习俗:诗中提到“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反映了古代冬季为婚姻季节的习俗,人们认为冬季冰未融化时是娶妻的好时机。3. 诗歌意象:诗中出现了匏瓜、济水、野...
来源:《匏有苦叶》
热度:0 作者: 诗经
这首《匏有苦叶》是《诗经》中的经典之作。诗的开篇通过“匏有苦叶,济有深涉”营造出一种略带苦涩的氛围,以匏瓜和济水为背景,引出女子对生活和爱情的思考。“深则厉,浅则揭”不仅是在说过河的方式,更暗示了女子在面对爱情和生活抉择时的智慧和果断。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有渳济盈,有鷕雉鸣”“雝雝鸣雁,旭日始旦...
来源:《北门》
热度:0 作者: 诗经
我从北门出城去,心中烦闷多忧伤。生活穷困又贫寒,没人知道我艰难。算了吧!这是老天安排定,我能对此怎么讲!王家差事派给我,衙门公务也增加。我从外面回到家,家人纷纷将我骂。算了吧!这是老天安排定,我能对此怎么讲!王家差事逼迫我,衙门公务也给我。我从外面回到家,家人纷纷将我责。
来源:《北门》
热度:0 作者: 诗经
北门:卫国都城的北门。殷殷:忧愁深重的样子。终:既。窭(jù):贫寒,艰窘。已焉哉:算了吧。适:掷,扔。这里有“扔给”的意思。埤(pí)益:增加。室人:家人。交:都。偏:纷纷。谪:责备。敦:逼迫。遗(wèi):加给。摧:挫,讥刺。
来源:《北门》
热度:0 作者: 诗经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说:“《北门》,刺仕不得志也。言卫之忠臣不得其志尔。”朱熹《诗集传》也说:“此仕者苦于贫窭,而叹其不遇之诗。”一般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小官吏,他公务繁重,生活贫穷,还要遭受家人的责难,因此心中充满了忧愁和愤懑,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不平。
来源:《北门》
热度:0 作者: 诗经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倾诉了一位小官吏的内心痛苦。诗的开头,诗人通过“出自北门,忧心殷殷”,描绘出自己出门时的忧愁神态,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接着,诗人诉说了自己生活的穷困和无人理解的艰难,“终窭且贫,莫知我艰”,让人感受到他的无奈和悲哀。中间部分,诗人描述了自己公务的繁重和家人的不理解。“王事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