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少年游》
热度:0 作者: 柳永
在长安古道上,马儿缓缓前行,高高的柳树上,秋蝉杂乱地嘶鸣。夕阳在飞鸟之外,秋风在原野上吹拂,极目远望,天地四周都像是被垂幕笼罩。飘飞的云朵一旦离去就再也没有踪迹,往日的约定又在哪里呢?游乐的兴致已经淡薄,酒友们也已离散,再也不像年少之时了。
来源:《少年游》
热度:0 作者: 柳永
马迟迟:马行缓慢的样子。乱蝉嘶:形容蝉声嘈杂。鸟外:指遥远的地方。四天垂:天的四周像是垂下来,形容视野开阔但又有压抑之感。归云:飘飞的云朵,这里象征消逝的往事。前期:往日的约定。狎兴:游乐的兴致。萧索:稀少,冷落。
来源:《少年游》
热度:0 作者: 柳永
柳永一生仕途坎坷,多次科举不第。这首词可能是他在经历了人生的诸多挫折后,在长安古道上触景生情而作。此时的他,回首往昔,感慨自己的青春不再,壮志未酬,因而写下了这首充满沧桑之感的词。
来源:《少年游》
热度:0 作者: 柳永
这首词以景起笔,“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描绘出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日图景,为全词奠定了伤感的基调。“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寂、落寞的氛围,展现出词人内心的迷茫和压抑。下阕中,“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借云朵的消逝,抒发了对往日美好时光和约定的怀念与无奈。“狎...
来源:《少年游》
热度:0 作者: 柳永
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他的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这首《少年游》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词风的特点,即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
来源:《少年游》
热度:0 作者: 柳永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柳永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在写景方面,他通过对长安古道、高柳、乱蝉、夕阳、秋风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很好地烘托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在抒情方面,他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又有对现实
来源:《望江南》
热度:0 作者: 李煜
有多少伤心的泪水啊,纵横交错地流满了脸颊。心中的痛苦不要和着泪水诉说出来,凤笙也不要在流泪的时候吹奏。因为这只会让人更加肝肠寸断,这是毫无疑问的。
来源:《望江南》
热度:0 作者: 李煜
断脸:泪水纵横满脸。横颐
来源:《望江南》
热度:0 作者: 李煜
此词是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南唐亡国之后,李煜被囚禁于汴京,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常常在梦中回忆起旧时的帝王生活,这首词就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以抒发亡国之痛。
来源:《望江南》
热度:0 作者: 李煜
这首词以“梦”为中心,上片直接点明“多少恨”,总领全词,情感沉郁。下片通过回忆旧时游上苑的热闹场景,“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描绘出一幅繁华绮丽的画面,与现实的凄凉形成强烈对比,更突出了词人的亡国之恨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全词不着一“悲”字,却处处饱含悲苦之情,含蓄深沉,意境深远。
来源:《望江南》
热度:0 作者: 李煜
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梦中的繁华与现实的凄凉进行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同时,“车如流水马如龙”是引用了前人的典故,使词句更具表现力。
来源:《望江南》
热度:0 作者: 李煜
李煜的这首词短小精悍,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从内容上看,它围绕着一个“梦”展开,将梦中的欢乐与现实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在艺术手法上,词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用典,使情感表达更加委婉深沉。对于读者来说,要理解这首词,需要结合李煜的生平经历,体会他亡国后的痛苦心境。
来源:《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热度:0 作者: 刘长卿
平生哪里会料到还能承受皇帝的恩诏;世事茫然我只知学唱沉醉的歌。江上明月高悬,北来的大雁飞掠而过;淮南木叶飘落,楚地的山峦更显错落。庆幸自己能寄身于沧海之畔,可面对白发,却也无可奈何。如今我已老态龙钟,与君同此暮年;惭愧的是你还叮嘱我要小心风波。
来源:《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热度:0 作者: 刘长卿
承优诏:承受皇帝的恩诏。醉歌:指借酒消愁而歌。胡雁:北方的大雁。淮南:指淮河以南地区。楚山:泛指楚地的山。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慎风波:小心宦海风波。
来源:《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热度:0 作者: 刘长卿
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 年),当时刘长卿从南巴(今广东电白)贬所量移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马,途经江州(今江西九江),与薛六、柳八二员外分别,遂作此诗。刘长卿一生坎坷,多次被贬,这首诗正是他在仕途失意、年老体衰之际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来源:《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热度:0 作者: 刘长卿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首联“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没想到还能得到皇帝的恩诏,然而世事无常,自己只能借酒消愁,感慨中带着无奈。颔联“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描绘了一幅秋夜江上的凄凉景象,明月高悬,大雁飞过,落叶飘零,楚山连绵,以景衬情,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来源:《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热度:0 作者: 刘长卿
1. 刘长卿是唐代诗人,其诗多写个人身世之感,擅长五言律诗,有“五言长城”之称。2. 诗歌中常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如本诗颔联通过描绘秋夜江上的景色,
来源:《游终南山》
热度:0 作者: 孟郊
终南山高大雄伟,塞满了整个天地,太阳和月亮都是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高高的山峰在夜里还留着落日的余晖,深深的山谷在白天也不见明亮。山里的人心地自然正直,山路虽然险峻,但他们的心却坦然平静。长风吹拂着松柏,松涛声掠过千万山谷,显得格外清幽。看到终南山如此美景,我后悔一直在读书求取名利了。
来源:《游终南山》
热度:0 作者: 孟郊
塞天地:形容终南山高大雄伟,充满天地之间。景:日光。自正:心地自然正直。平:坦然平静。拂:掠过。即此:指眼前的终南山美景。浮名:虚名。
来源:《游终南山》
热度:0 作者: 孟郊
此诗创作于孟郊游览终南山之时。孟郊一生仕途坎坷,早年屡试不第,直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五十岁才得到一个溧阳县尉的小官。他在政治上的不得志,使他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他更加向往自然、追求自由。在游览终南山的过程中,他被终南山的壮丽景色所震撼,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