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游终南山》
热度:0 作者: 孟郊
这首诗描绘了终南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终南山的赞美之情和对名利的淡泊态度。首联“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大雄伟,太阳和月亮仿佛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颔联“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进一步描绘了终南山的奇特景象,高峰在夜里还留着落日的余晖,深谷...
来源:《游终南山》
热度:0 作者: 孟郊
1. 孟郊,字东野,唐代诗人,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其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风格古朴、奇崛。2.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陕西宝鸡眉县,东至陕西西安蓝田县,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3. 诗中运用了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
来源:《游终南山》
热度:0 作者: 孟郊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孟郊的《游终南山》。这首诗是孟郊游览终南山后有感而发创作的。诗的前两联描绘了终南山的壮丽景色,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雄伟和神秘。“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两句诗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大,仿佛天地都被它填满了,太阳和月亮都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来源:《玉楼春》
热度:0 作者: 柳永
华丽的楼阁呈现出祥瑞之象,皇帝降下圣恩,恩泽遍布四方。夜晚的醮台如同洞天般庄严静谧,清晨的公宴上箫鼓喧闹沸腾。人们劝饮着散发着椒香的保生酒,身上佩戴着金丝细缕的延寿带。朝中的官员们仰望皇帝,一同向着南山呼喊万岁。
来源:《玉楼春》
热度:0 作者: 柳永
凤楼:华丽的楼阁,此处可能指皇宫。郁郁:繁盛的样子,形容楼阁壮观华丽。呈嘉瑞:呈现出吉祥的征兆。降圣覃恩:皇帝降下深厚的恩泽。覃,深厚。延四裔:恩泽延及四方边远地区。醮台:道士设坛祈祷的高台。洞天: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形容醮台环境清幽。公宴:官方举办的宴会。保生酒: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酒。椒香腻...
来源:《玉楼春》
热度:0 作者: 柳永
柳永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这首词可能是在皇帝举行重大庆典或祭祀活动时所作,用以歌颂皇帝的圣明和国家的祥瑞,表达对皇帝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宫廷的奢华和庄重。
来源:《玉楼春》
热度:0 作者: 柳永
这首《玉楼春》充满了宫廷气息和祥瑞氛围。上阕描绘了皇宫的壮丽和皇帝恩泽的广布,通过“凤楼郁郁呈嘉瑞”展现出皇宫的华丽与吉祥,“降圣覃恩延四裔”则强调了皇帝恩泽的深远。“醮台清夜洞天严,公宴凌晨箫鼓沸”将夜晚醮台的静谧与清晨公宴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画面感。下阕着重描写宴会中的场景,“保生酒劝椒香...
来源:《玉楼春》
热度:0 作者: 柳永
1. 应制词:是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命令所作、所和的诗词,内容多为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这首《玉楼春》就属于应制词的范畴。2. 文化意象:“凤楼”“尧云”等都是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意象,“凤楼”象征着皇宫的华丽和尊贵,“尧云”则是对皇帝的赞美和尊崇。3. 道教文化:“醮台”“洞天”体现了道教文化在当时社会...
来源:《玉楼春》
热度:0 作者: 柳永
这首词从整体上为我们展现了北宋宫廷的一场盛大庆典。开篇描绘了祥瑞之景和皇帝的恩泽,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社会的繁荣和
来源:《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热度:0 作者: 孟郊
秋月的颜色如冰般清冷,漂泊多年的游子意气消沉。寒冷却带着露水的雨滴仿佛要把梦境打破,刺骨的寒风梳理着骨头,让人倍感寒冷。席子上印着病体的纹路,在辗转反侧中忧愁盘绕。心中的疑虑没有任何依据,虚幻的听闻大多是无端的猜测。梧桐枯萎枝桠突兀,风吹过的声响就像悲哀的弹奏。
来源:《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热度:0 作者: 孟郊
颜色冰:指秋月的颜色清冷如冰。老客:漂泊多年的游子,这里指诗人自己。志气单:意气消沉,精神不振。峭风:刺骨的寒风。梳骨寒:形容寒风刺骨,就像梳子梳理骨头一样寒冷。印病文:席子上印着病体的纹路,说明诗人身体不好。中转愁盘:在辗转反侧中忧愁盘绕。虚听:虚幻的听闻。无端:没有依据。峥嵘:形容梧桐枯萎枝桠突...
来源:《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热度:0 作者: 孟郊
孟郊一生仕途坎坷,穷困潦倒。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晚年漂泊他乡之时,此时他年老体衰,疾病缠身,生活困苦,内心充满了忧愁和苦闷。在一个秋夜,他面对清冷的秋月,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来源:《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热度:0 作者: 孟郊
这首诗以景衬情,通过描写秋夜的清冷、孤寂之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苦闷和凄凉。诗的开篇“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用“冰”来形容秋月的颜色,生动地表现出秋夜的清冷,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寒冷和孤寂,“滴梦破”“梳骨寒”等词语,将诗人的感受描写得细...
来源:《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热度:0 作者: 孟郊
1. 孟郊是唐代著名诗人,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其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风格奇崛冷峭。2.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秋月颜色冰”)、拟人(“峭风梳骨寒”)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3. 以景衬情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夜的景来抒发诗人的情,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来源:《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热度:0 作者: 孟郊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诗人独自一人在他乡,面对清冷的秋月,内心充满了忧愁和苦闷。诗中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写,如“秋月”“冷露”“峭风”“梧桐”等,营造出一种悲凉、孤寂的氛围。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状态的描写,如“老客志气单”“印病文”“中转愁盘”等,表现出自己年老体衰、疾病缠身、生活困苦的处...
来源:《秋波媚》
热度:0 作者: 陆游
秋天到了边城,号角声格外哀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我像高渐离一样击筑悲歌,凭高把酒酹祭,这兴致真是飘逸旷远。谁能像终南山的明月那样多情?特意地在黄昏时让暮云散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亭台楼馆,应该在等待人们前去游览。
来源:《秋波媚》
热度:0 作者: 陆游
高兴亭:在南郑(今属陕西汉中)内城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角:军中的号角。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高台:即高兴亭。悲歌击筑:用战国时高渐离的故事。高渐离是荆轲的好友,他和荆轲分别时,一边击筑,一边悲歌。这里表示悲壮的情怀。凭高酹酒:凭高远望,洒酒祭奠。酹酒,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灞桥...
来源:《秋波媚》
热度:0 作者: 陆游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陆游四十八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此词就写于这一时期,即乾道八年七月十六日夜晚,陆游登上高兴亭,眺望长安南山,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词。
来源:《秋波媚》
热度:0 作者: 陆游
上阕写秋天傍晚在边城登高的所见所感。“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描绘出一幅肃杀、紧张的战地画面,渲染出一种悲壮的气氛。“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作者以高渐离自比,抒发了自己慷慨悲壮的情怀,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渴望。下阕以景抒情,“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将南山月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情感,...
来源:《秋波媚》
热度:0 作者: 陆游
1. 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涵盖了爱国、爱情、生活等多个方面,其作品风格雄浑豪放,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的同情。2. “悲歌击筑”这一典故出自《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是战国时期燕国的乐师,他与荆轲是好友。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时,高渐离为他击筑送行,荆轲和着筑声唱出了“风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