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赋得古原草送别》
热度:0 作者: 白居易
这谢家的别墅真是最新奇独特了,青山像展开的屏风,繁花夹着篱笆。拂晓的月亮渐渐沉到了桥的脚下,清晨的阳光刚刚照在屋梁之上。高台上摆着美酒,黄莺啼叫仿佛在呼唤客人,水面上没有一丝尘土,是风儿把池塘清洗得干干净净。
来源:《赋得古原草送别》
热度:0 作者: 白居易
思黯:指牛僧孺,字思黯。 梦得:指刘禹锡,字梦得。 谢家别墅:这里借指牛僧孺的南庄,谢家一般指东晋谢安家族,谢安曾在东山建有别墅,此处用以形容牛僧孺南庄的高雅。 山展屏风:山峦像展开的屏风一样,形容周围山景的优美。 花夹篱:繁花夹着篱笆,描绘出美丽的田园景象。 晓月:拂晓的月亮。 桥脚底:指月亮渐...
来源:《赋得古原草送别》
热度:0 作者: 白居易
这首诗是白居易奉和牛僧孺(思黯)自己题咏南庄的诗而作,同时也呈送给刘禹锡(梦得)。牛僧孺是当时的重要官员,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人交往密切,他们之间常有诗歌唱和之作。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文人交往背景下创作出来,描写了牛僧孺南庄的美丽景色。
来源:《赋得古原草送别》
热度:0 作者: 白居易
这首诗开篇“谢家别墅最新奇,山展屏风花夹篱”便点明了牛僧孺南庄的新奇独特,以谢家别墅作比,展现出其高雅的格调,青山如屏风,繁花夹篱,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山居图景。“晓月渐沉桥脚底,晨光初照屋梁时”,通过描写晓月下沉和晨光初照的时间变化,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清晨的美好。“台...
来源:《赋得古原草送别》
热度:0 作者: 白居易
用典:“谢家别墅”使用了东晋谢安家族的典故,以谢家的高雅来衬托牛僧孺南庄的不凡。 修辞手法:“莺呼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黄莺以人的“呼客”行为,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写景角度:诗中从视觉(山展屏风、花夹篱、晓月、晨光、水面等)和听觉(莺呼客)等多个角度进行写景,使画面更加丰富立体。 诗歌体...
来源:《赋得古原草送别》
热度:0 作者: 白居易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这首《奉和思黯自题南庄见示兼呈梦得》。首先看题目,“奉和”就是奉别人的诗诗韵而作和诗,“思黯”是牛僧孺的字,“梦得”是刘禹锡的字,这表明这首诗是白居易应和牛僧孺题南庄的诗,同时也送给刘禹锡的。诗的开头两句“谢家别墅最新奇,山展屏风花夹篱”,诗人一上来就赞美了牛僧孺的南庄...
来源:《隔浦莲》
热度:0 作者: 白居易
隔着江水喜爱那艳丽的红莲花,昨天看的时候它还在那里盛开着。夜里一阵风吹过,花朵被吹落了,只能这一次采摘到它了。花儿虽然明年还会开放,可又担心明年开放的时间依然短暂。
来源:《隔浦莲》
热度:0 作者: 白居易
隔浦:隔着江水、河水等水域。犹:还,仍然。夜来:夜里。期:时期,这里指开放的时间。暂时:短暂的时间,指花开放的时间不长。
来源:《隔浦莲》
热度:0 作者: 白居易
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思想上儒、释、道兼修,其诗歌创作丰富多样。这首《隔浦莲》或许是他在某个特定的情境下,看到莲花的开放与凋零,触景生情,有感于时光的易逝、美好的短暂,从而创作了此诗。由于缺乏具体的历史记载,具体创作背景难以确切考证,但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来看,是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一种感悟。
来源:《隔浦莲》
热度:0 作者: 白居易
这首诗以莲花为描写对象,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开篇“隔浦爱红莲,昨日看犹在”,点明了诗人对红莲的喜爱,并且强调了昨天莲花还在盛开,为下文的转折做铺垫。“夜来风吹落,只得一回采”,一夜之间,莲花被风吹落,诗人只能采摘到这一次,惋惜之情溢于言表。最后“花开虽有明年期,复愁明年还暂时”,诗人进一...
来源:《隔浦莲》
热度:0 作者: 白居易
1. **诗歌体裁**: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形式较为自由。2. **写作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莲花的开放与凋零,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美好短暂的感慨。3. **字词理解**:重点理解“犹”“夜来”“期”“暂时”等字词的含义,有助于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4. *...
来源:《隔浦莲》
热度:0 作者: 白居易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隔浦莲》。首先看题目,“隔浦莲”点明了诗歌描写的对象是隔着江水的莲花。诗的前两句“隔浦爱红莲,昨日看犹在”,诗人说他隔着江水喜欢那红莲花,而且昨天还看到它好好地开着。这就像我们生活中看到美好的东西,会心生喜爱。接着“夜来风吹落,只得一回采”,一夜之间,莲花被风吹落了,...
来源:《过天门街》
热度:0 作者: 白居易
终南山上的积雪已经消融殆尽,春天又即将来临。远远地怜惜那终南山的翠绿山色,与这繁华喧嚣、充满世俗气息的红尘形成鲜明对比。宽阔的九条大道上,千辆马车、万匹骏马川流不息,热闹非凡。然而,当人们回过头去看那终南山时,却没有一个人。
来源:《过天门街》
热度:0 作者: 白居易
终南: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欲春:即将迎来春天。遥怜:远远地怜惜、喜爱。翠色:指终南山的翠绿山色。红尘:指人世间,这里指繁华热闹、充满世俗气息的地方。九衢(qú):指纵横交错的大道,这里形容街道宽阔、交通繁忙。
来源:《过天门街》
热度:0 作者: 白居易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晚期,社会矛盾逐渐凸显,官场也存在诸多问题。这首诗可能是他在长安城中,经过天门街时的所见所感。当时的长安作为都城,繁华热闹,车水马龙,人们忙于世俗的事务。而终南山的宁静与翠绿,与这喧嚣的城市形成强烈反差。白居易借景抒情,通过对这一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感慨。具...
来源:《过天门街》
热度:0 作者: 白居易
《过天门街》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开篇“雪尽终南又欲春,遥怜翠色对红尘”,描绘了终南山积雪消融、即将迎来春天的景象,诗人“遥怜”终南山的翠色,将其与红尘相对,暗示了自然的宁静美好与尘世的喧嚣繁杂形成鲜明对比。“千车万马九衢上,回首看山无一人”,进一步描...
来源:《过天门街》
热度:0 作者: 白居易
1. **诗歌体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属于近体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每句诗由七个字组成,全诗共四句。2. **写作手法**: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终南山的宁静翠绿与天门街的繁华喧嚣进行对比,突出了主题。同时也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3. ...
来源:《过天门街》
热度:0 作者: 白居易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过天门街》。先看诗的题目,“过天门街”告诉我们诗人经过了天门街这个地方。诗的第一句“雪尽终南又欲春”,说的是终南山上的雪都化了,春天马上就要来了。第二句“遥怜翠色对红尘”,诗人远远地喜爱终南山的翠绿颜色,这里把终南山的翠色和红尘(也就是繁华的城市)做了对比。为什么要对...
来源:《过昭君村》
热度:0 作者: 白居易
昭君村在归州城东北四十里的地方。珍贵的灵珠并非由种子生长而来,绚丽的彩云也没有固定的根源。就如同那个美丽的女子王昭君,出生在这偏远简陋的村庄里。她那无比艳丽的容貌是难以被掩藏的,很快就被选入了皇宫之中。因为她独自拥有的美貌遭到众人的嫉妒,最终被抛弃到了遥远的塞外边疆。像她这样稀世的美貌,难道就不能得...
来源:《过昭君村》
热度:0 作者: 白居易
归州:古代地名,在今湖北秭归一带。灵珠:指珍贵的宝珠。姝子:美丽的女子,这里指王昭君。遐陋:偏远简陋。至丽:极其美丽。遽:迅速,很快。君门:指皇宫。独美:独自拥有的美貌。塞垣:指塞外边疆。希代:稀世,世间少有。至尊:指皇帝。白黑:这里指是非、真假。丹青:指绘画,这里指画师为宫女画像决定其命运之事。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