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酬尚颜》
热度:100 作者: 齐己
齐己是唐代著名的诗僧,这首诗是他酬答尚颜之作。尚颜也是一位诗人兼僧人,两人可能在诗歌创作和佛法修行上有共同的兴趣和交流。从诗中 “久离王者阙,欲向祖师山” 可以看出尚颜可能有着离开世俗官场、回归山林修行的想法,而 “幕府秋招去” 又表明他受到了幕府的邀请暂时离开。齐己在诗中表达了对尚颜的赞赏和自谦,...
来源:《酬尚颜》
热度:100 作者: 齐己
《酬尚颜》这首诗,开篇“取尽风骚妙,名高身倍闲”,高度赞扬了尚颜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说他已经领悟并掌握了诗歌的精妙之处,声名远扬的同时还能保持闲适的心境,这是一种难得的境界。接着“久离王者阙,欲向祖师山”,写出了尚颜的人生选择,他远离了繁华的京城和朝廷,向往着祖师修行的山林,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
来源:《酬尚颜上人》
热度:100 作者: 齐己
尚颜上人,您虽已年岁渐长,头发斑白,却曾有过佩戴紫绶(象征官职)的经历,如今岁月已近百岁,那绿色的苔藓和茂盛的芳草环绕着台阶,长得十分幽深。不妨就让悦耳的鸟儿欢快鸣叫,您安闲地高枕而卧,但是一定要忌讳那些无聊的闲人在您正在吟诗的时候来聒噪打扰。往昔如鲁鼎(珍贵之物)般的繁华已然寂寥不再,也无需再去争...
来源:《酬尚颜上人》
热度:100 作者: 齐己
紫绶:紫色丝带,古代常用来系印或系官爵的凭证,这里代指官职。苍髭:指灰白色的胡须,形容人年纪大。百岁侵:指接近百岁,形容年事已高。高卧:安闲地躺着,这里形容闲适的生活状态。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鲁鼎:鲁国的宝鼎,比喻珍贵之物或重要的事物,这里可能象征往昔的荣耀或重要的事物。休辨口:不必再去争辩。劫...
来源:《酬尚颜上人》
热度:100 作者: 齐己
齐己作为唐代著名诗僧,与尚颜上人应是有着深厚的情谊,且在诗歌创作和佛法修行上有共同的兴趣和交流。从诗中可以推测,尚颜上人可能曾有过入仕为官的经历,如今已到暮年,过着相对闲适、清幽的生活。齐己在与尚颜的交往中,有感于尚颜的人生经历和当下的生活状态,以及二人对诗歌的共同热爱,创作了这首诗来酬答尚颜。具体...
来源:《酬尚颜上人》
热度:100 作者: 齐己
《酬尚颜上人》一诗,开篇“紫绶苍髭百岁侵,绿苔芳草绕阶深”,以对比的手法,将尚颜上人往昔佩戴紫绶的为官经历与如今已近百岁、头发斑白的暮年状态相对照,同时描绘出其居住环境中绿苔芳草环绕台阶的幽深之景,营造出一种岁月沧桑、静谧清幽的氛围。“不妨好鸟喧高卧,切忌闲人聒正吟” 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尚颜上人的生...
来源:《慰张石山幼子亡》
热度:100 作者: 卫宗武
没有儿子虽然让人感到悲哀,但有儿子也未必就是值得高兴的事。按照佛家的说法,一切都是因缘假合而成。杜甫曾咏叹麒麟,然而祥瑞之物能有多少呢?韩愈称有些人为枭,那是因为他们有着恶劣的品德。没有儿子担心后继无人,有了儿子如果不成器也是一种拖累。如果儿子不能继承良好的品德和才能,还不如让他离去。颜路失去了颜回...
来源:《慰张石山幼子亡》
热度:100 作者: 卫宗武
释子言:指佛教的言论。佛教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杜陵咏为麟:杜陵指杜甫。杜甫曾有诗赞美某些人或事物如麒麟般珍贵,这里借指人们常把美好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成为杰出的人才。昌黎谓之枭:昌黎指韩愈。韩愈曾用枭来比喻品德恶劣的人,这里是说有些孩子可能会有不好的品行。弗克...
来源:《慰张石山幼子亡》
热度:100 作者: 卫宗武
这首诗是卫宗武为安慰张石山幼子夭折而作。在古代,孩子的夭折是一件极为悲痛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重视家族传承和子嗣的古人来说。张石山可能因幼子的离世而陷入极度的痛苦和悲伤之中,卫宗武作为他的朋友,为了安慰他,便写下这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来开导张石山,希望他能从悲痛中走出来。
来源:《慰张石山幼子亡》
热度:100 作者: 卫宗武
《慰张石山幼子亡》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温情的安慰诗。从内容上看,诗的开篇 “无子虽可悲,有子未为喜” 就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打破常规观念,引发读者的思考。诗人接着引入佛家 “假合” 的观点,试图从哲学层面来淡化幼子夭折带来的悲痛,认为一切都是因缘所致。然后通过杜甫赞麒麟、韩愈喻枭的例子,说明孩子的品质和才...
来源:《菩提偈》
热度:100 作者: 惠能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佛性永远是清净的,哪里会有什么尘埃?人心就像菩提树,身体如同明镜台。明镜本来就是清净的,怎么会染上尘埃呢?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来源:《菩提偈》
热度:100 作者: 惠能
菩提:梵语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明镜台:镜子的台座。在佛教中,常以明镜比喻人心的清净纯洁。佛性:指一切众生本具的成佛的可能性、因性、种子。这里强调佛性是纯净无染的。
来源:《菩提偈》
热度:100 作者: 惠能
惠能是唐代著名的佛教禅宗六祖。据说当时五祖弘忍大师想在弟子中寻找衣钵传人,让弟子们各作一偈以表明自己的悟境。神秀作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听到后,觉得神秀尚未彻悟,于是作了这首《菩提偈》,以表达自己对佛法更高层次的领悟,随后得到了弘忍大师的认可,将衣钵传给了惠能...
来源:《菩提偈》
热度:100 作者: 惠能
《菩提偈》体现了惠能高深的禅悟境界和独特的佛法见解。从内容上看,诗的开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以一种彻底的空观否定了外在的菩提树和明镜台等实体的存在,这是对传统佛教观念中执着于外在形象和事物的一种超越。“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则进一步强调了佛性的本质是纯净无染的,既然佛性如此清净,那么世...
来源:《不了语》
热度:100 作者: 雍裕之
这世间的浮名和利益,谁能说得清到底有多少呢?朝廷和市井之中喧闹嘈杂,尘土飞扬,一片纷扰的景象。马车和马匹来来往往,交错奔驰,晨钟暮鼓不断地催促着时光流逝,不知不觉间天又破晓了。
来源:《不了语》
热度:100 作者: 雍裕之
浮名:指虚名,不实在的名声。世利:世间的利益,多指功名利禄。朝市:“朝”指朝廷,“市”指市井、集市。这里泛指繁华热闹、充满功名利禄追逐的地方。喧喧:形容声音嘈杂、喧闹。尘扰扰:“尘”既指现实中的尘土,也可象征尘世的纷扰;“扰扰”表示纷乱、烦扰的样子。车马交驰:车和马相互交错奔驰,形容人来人往,交通繁...
来源:《不了语》
热度:100 作者: 雍裕之
雍裕之生活在唐朝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繁荣,人们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较为普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雍裕之可能目睹了朝廷和市井中人们为了浮名世利而忙碌奔波、喧闹纷扰的场景,感受到了这种生活的虚无和忙碌,从而创作了这首《不了语》,以表达自己对这种世态的观察和思考。由于关于雍裕之的生平记载相对较少,这首诗具体的创作...
来源:《不了语》
热度:100 作者: 雍裕之
《不了语》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充满世俗喧嚣和功利追逐的社会画面,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思考。从内容上看,开篇 “浮名世利知多少”,以一个问句引发读者对世间功名利禄的思考,暗示了其数量之多和人们对其追逐的狂热。“朝市喧喧尘扰扰” 进一步描绘了朝廷和市井的喧闹纷扰之态,“喧喧”“扰扰” 两个...
来源:《姽婳词》
热度:100 作者: 曹雪芹
《姽婳词》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八回,是曹雪芹借贾宝玉、贾环、贾兰等人之口创作的一组诗。在《红楼梦》的情节中,贾政与众幕友谈及恒王与林四娘的故事,称林四娘是一位姽婳将军,为抗击流寇而死。于是众人提议作《姽婳词》来纪念她。这组诗是在封建贵族家庭的文化氛围中创作出来的,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文学活动和审美趣味,...
来源:《姽婳词》
热度:100 作者: 曹雪芹
这两句诗作为《姽婳词》的开篇,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塑造出了林四娘鲜明的形象。“玉为肌骨”描绘出林四娘外在的美丽,将她的身体比作美玉,展现出她的肌肤白皙、身姿婀娜,给人一种柔弱而美好的感觉,这符合传统文学中对女性容貌美的描写。然而,“铁为肠”则笔锋一转,刻画了她内在的坚毅性格。一个“铁”字,突出了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