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风作》
热度:100 作者: 方岳
时光流逝何止像蛇快速地爬入深壑,仕途宦海就如同鱼艰难地向竿上攀爬。往昔本来就没有追求温饱富贵的志向,归来后只是把一切当作平常看待。人世间万事如同风急浪高的波涛,而雨中披着蓑衣却感觉天地无比宽阔。潮水退去,海门处烟树一片翠绿,抬头望去,已看不到京城长安。
来源:《风作》
热度:100 作者: 方岳
何啻(chì):何止,岂止。仕宦:指做官。畴昔:往日,从前。等闲:平常,普通。海门:海口,内河通海之处。长安:这里代指京城,象征着仕途、功名和朝廷。
来源:《风作》
热度:100 作者: 方岳
方岳生活在南宋时期,当时政治局势复杂,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诗人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官。这首诗可能是他在经历了官场的种种挫折和磨难后,心灰意冷,回归田园或隐居时所作。他对官场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在诗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仕途的厌倦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来源:《风作》
热度:100 作者: 方岳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开篇,“年光何啻蛇赴壑,仕宦略如鱼上竿”,将时光的飞逝比作蛇入深壑,极言其快,把仕途的艰难比作鱼上竿,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易逝、仕途坎坷的感慨。“畴昔本无温饱志,归来只作等闲看”,表明诗人原本就没有追求功名利禄的世俗之志,归来后更是将一切看淡,体现出他超脱的心境。“人间万事风涛急...
来源:《出塞词》
热度:100 作者: 马戴
战士们用金带连环紧紧束住战袍,骑着马迎着漫天飞雪渡过临洮。夜里卷起军旗去突袭单于的营帐,砍杀胡兵,使得宝刀都砍出了缺口。
来源:《出塞词》
热度:100 作者: 马戴
金带连环:一种以金属制成的连环,用来束紧战袍。临洮:古县名,在今甘肃岷县,是当时的边防要地。单于:匈奴君主的称号,这里泛指敌方的首领。斫:砍。
来源:《出塞词》
热度:100 作者: 马戴
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各民族之间冲突不断。马戴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边塞战争成为了社会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可能是诗人根据当时边塞战争的实际情况,或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听闻所创作,旨在展现战士们在边塞战场上的英勇无畏和战斗精神。
来源:《出塞词》
热度:100 作者: 马戴
这首诗充满了豪迈的气概和激昂的战斗精神。“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开篇两句通过描写战士们束紧战袍、顶风冒雪奔赴战场的形象,展现出他们的英武和坚毅,“金带连环”突出了战士们装备的整齐和精良,“马头冲雪”则渲染了环境的恶劣,更衬托出战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这两...
来源:《喜张沨及第》
热度:100 作者: 赵嘏
春雪纷纷扬扬飘满天空,落在各处就好像花儿开放。不知道园中的树木,哪一株是真正的梅花。
来源:《喜张沨及第》
热度:100 作者: 赵嘏
触处:到处,处处。若个:哪个。
来源:《喜张沨及第》
热度:100 作者: 赵嘏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及第对于读书人来说是人生中的一大喜事。赵嘏与张沨可能是好友,当张沨科举及第时,赵嘏怀着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诗中以春雪喻花,营造出一种喜庆而又略带朦胧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金榜题名的祝贺。
来源:《喜张沨及第》
热度:100 作者: 赵嘏
这首诗构思巧妙,以景衬情。“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描绘了一幅春雪纷飞的画面,春雪如同春花般纷纷扬扬飘落,给人以清新、美好的感觉,这漫天的春雪不仅是自然景观,更象征着友人及第的喜悦如同雪花般纷纷洒落,无处不在。“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诗人将视角从天空转向园中树木,在雪的覆盖下,难以分辨哪是真梅...
来源:《府西池》
热度:0 作者: 白居易
柳树还没有生出多少气力,枝条就已经先舞动起来了。池塘里泛起了层层波纹,冰也都全部融化了。不知道今天是谁安排好的,春风和春水竟然一同来到了这里。
来源:《府西池》
热度:0 作者: 白居易
无气力:形容柳树此时还没有长出茂密的枝叶,显得比较柔弱,没有多少力量。 计会:算计、谋划、安排的意思,这里指不知是谁安排了春风春水一同到来的景象。
来源:《府西池》
热度:0 作者: 白居易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这首《府西池》具体的创作背景已难以确切考证,但从诗中对春天景色的描写来看,可能是白居易在某个春天游览府西池时,被眼前的景色所触动,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当时白居易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在官场和生活中都有自己的感悟,他常常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抒发...
来源:《府西池》
热度:0 作者: 白居易
《府西池》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写景诗。诗的开篇“柳无气力枝先动”,一个“先”字生动地描绘出柳树在春天刚刚到来时,虽然还没有完全恢复生机,枝条却已迫不及待地舞动起来,展现出一种灵动的姿态,细腻地捕捉到了初春柳树的特点。“池有波纹冰尽开”则从视觉上描绘了池塘的变化,冰的融化,波纹的泛起,让读者感受到了...
来源:《过万丈潭观山呈圆机》
热度:0 作者: 晁说之
乘坐着小船向东顺流而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那船帆扬起,就如同插上了羽毛一般轻快地航行着。回头遥望着严陵台上的那轮明月,严子陵的清风高节千百年来依然让人感到敬畏,仿佛能感受到那股寒意。
来源:《过万丈潭观山呈圆机》
热度:0 作者: 晁说之
七里濑:在今浙江桐庐严陵山西。 扁舟:小船。 羽翰:原指鸟的翅膀,这里形容船帆像鸟翼一样轻快。 严陵台:即严子陵钓台,东汉严光(字子陵)隐居垂钓处,在七里濑附近。严光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刘秀称帝后,严光拒绝出仕,隐居于此。
来源:《过万丈潭观山呈圆机》
热度:0 作者: 晁说之
杨时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他在乘船经过七里濑,看到严陵台时,有感于严子陵的高风亮节,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严子陵不慕荣华富贵,甘愿隐居的事迹,一直以来都为文人墨客所推崇,杨时也借严子陵之事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来源:《过万丈潭观山呈圆机》
热度:0 作者: 晁说之
诗的开篇“扁舟东下几时还,一席飞帆插羽翰”,描绘了诗人乘船东下的情景,轻快的笔触勾勒出小船如飞般前行的画面,“几时还”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行程的不确定和一丝淡淡的惆怅。后两句“回首严陵台上月,清风千古逼人寒”,诗人回头望向严陵台,明月高悬,严子陵的清风高节如同那月光下的寒意,千古流传,令人敬畏。这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