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吴地的水牛在月亮下喘息着,此时船夫们拖船是多么的辛苦啊。
江水浑浊得根本无法饮用,壶里的水浆也都变得半是泥土。
每唱一声《丁都护歌》,内心伤痛得像泪水如雨般落下。
无数的人开凿那巨大的磐石,却没办法把它们运到江边。
您看看那巨大而又坚硬的石头,真让人掩面垂泪,为千古以来的劳役者悲伤。
《丁都护歌》是李白诗歌中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疾苦的一首佳作,全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诗的开篇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描绘了在云阳逆水行船的情景,同时点明了两岸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这与后文船夫们的艰苦劳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重的基调。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诗人巧妙地运用 “吴牛喘月” 的典故,生动地描绘出天气的酷热,而在这样的环境下,船夫们还要辛苦地拖船,一个 “苦” 字,直接道出了他们的艰辛。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进一步描写了船夫们生活条件的恶劣,连饮用水都如此浑浊不堪,其困苦程度可见一斑。“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通过描写船夫们唱《丁都护歌》时内心的伤痛和泪水,将他们内心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展现了劳动者们开凿巨大磐石的艰难,以及搬运磐石的困难,“万人” 突出了劳役人数之多,“无由” 则强调了任务的艰巨和难以完成。
最后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诗人直接抒发感慨,让读者看到那巨大而又坚硬的石头,不禁为千古以来遭受劳役之苦的人们掩面垂泪,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批判推向了高潮。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李白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同情心,将劳动人民的苦难记录下来,使这首诗成为了反映唐代社会现实的珍贵诗篇,也体现了李白诗歌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