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别房太尉墓》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杜甫浏览量:249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别房太尉墓》拼音版
bié fáng tài wèi
[ [ táng cháo ] ]
xiāng háng , , zhù bié fén       
jìn lèi gàn , , kōng yǒu duàn yún       
duì péi xiè , , jiàn jun1       
wéi jiàn lín huā luò , , yīng sòng wén
例句
旧社会,每逢水灾战乱,人民就被迫四处逃亡,~,一片凄凉。
别房太尉墓译文
我在他乡又将踏上远行的路途,骑在马上暂驻在这孤零零的坟前。
泪水不停地流,附近的土都被浸湿了,低空里一片阴云,仿佛也为这悲伤而徘徊。
我曾像谢安那样陪你对棋,如今却只能像季札那样挂剑空坟来表达对你的怀念。
眼前只见林花纷纷飘落,黄莺悲啼,仿佛在为我送行。
别房太尉墓注解
房太尉
房琯,唐玄宗、肃宗两朝大臣,因与叛军作战失利而被罢相。杜甫曾全力为其辩护,由此得罪肃宗,被贬。
行役
因公务而跋涉在外。这里指作者要继续远行。
近泪无干土
极言泪水之多,哭得伤心,泪水把身边的土都浸湿了。
断云
片状的云,这里形容阴云低垂,仿佛也带着愁绪。
对棋陪谢傅
谢傅指东晋宰相谢安。他在淝水之战时,从容镇定,与客人下棋,就取得了胜利。这里以谢安比房琯,暗示房琯有谢安那样的风度和才能。作者曾在房琯门下,故说“陪”。
把剑觅徐君
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季札出使晋国,路过徐国,徐君很喜欢他的剑,但没好意思说。季札心里明白,因要出使大国,没有当即把剑送给徐君。等他回来时,徐君已死,于是他就把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离去。这里用此典故,表达对亡友的深情厚谊。
别房太尉墓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房太尉的真挚情谊和深切悼念之情。

首联“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开篇即点明诗人在他乡奔波,又要踏上行程,却特意驻马来到友人的孤坟前告别,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通过细节描写,极言诗人悲痛之深,泪水浸湿了坟前的土地,而低空的断云仿佛也在为诗人的悲伤而凝滞,情景交融,将诗人的哀情推向了高潮。

颈联“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运用典故,以谢安比房琯,暗示房琯的才德和自己与他的亲密关系,又以季札挂剑的故事,表明自己对亡友的深情厚意,典故的运用使诗歌内涵更加丰富,情感更加深沉。

尾联“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以景结情,林花飘落,莺啼声声,仿佛在为诗人送行,更增添了一种凄凉、落寞的氛围,余韵悠长,让人回味无穷。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杜甫悼念友人的佳作。

作者杜甫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相关作品

画鹰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和贾舍人早朝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归雁

春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

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感慨,聊为《剑器行》。

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国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弦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捣衣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