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开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以及友人的去向。“黄鹤楼”是天下名楼,点明送别之地,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烟花三月”巧妙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的绮丽风光,“烟花”一词,既写出了春天的繁花似锦,又给人一种朦胧迷离的美感,使整个画面充满诗意。“下扬州”则描绘出友人悠然东行的情景,看似轻松愉悦,实则蕴含着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
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友人乘船离去的场景,“孤帆”突出了友人行程的孤单,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随着帆船渐行渐远,最终在碧空尽头消失不见,而诗人却依然伫立江边,久久凝望,眼前只剩下滚滚长江水向天际流去。这一画面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之情,将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深远,虽写离别,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悲伤哀婉,而是充满了对友人的美好祝福和对未来的憧憬,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独特风格。同时,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巧妙地传达出内心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那份真挚的友情,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老朋友在西边的黄鹤楼与我告别,在那繁花盛开、如烟如雾的阳春三月,乘船顺流东下去往扬州。那孤独的帆船的影子在碧蓝的天空中渐渐远去,最终消失不见,我只能看见长江水滔滔不绝地向着天边流淌。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
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
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
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
丈夫何事空啸傲,不如烧却头上巾。
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
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重廉蔺。
匣中盘剑装鱼昔鱼,闲在腰间未用渠。
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