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巴女词》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浏览量:659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巴女词》拼音版
[ [ táng cháo ] ] bái
shuǐ jiàn , , chuán ruò fēi       
shí yuè sān qiān , , láng háng suì guī
名句例句
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情肠!(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一折)
巴女词译文
  巴地的长江水,急湍奔流快如箭,巴水上的船儿顺水漂流疾若飞。 十个月时间走过三千里,郎今一去,何年能回归?
巴女词注解

  巴:今四川省东部一带地方,古时为巴国。巴女,即巴地的女子。

  巴水:水名,在湖北省境内。

  巴水:指三峡中的长江水,因处在三巴之地,故名。

  王墒注:“唐之渝州、涪州、忠州、万州等处,皆古时巴郡。其水流经三峡下至夷陵。当盛涨时,箭飞之速,不足过矣。”

巴女词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开元十四年(公元 726 年)诗人二十五岁去蜀途中,行至巴地,是一首拟民歌之作。当时李白离开蜀地,沿途行至巴地,被当地的风土人情所感染。诗中巴女的丈夫大约是乘船东下去经商,李白模仿巴女的口吻,勾勒出巴女与丈夫分别时的情景,道出女子不忍分别的复杂心情。
巴女词赏析
  • 内容意境:诗的前两句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以 “急如箭”“去若飞” 两个生动的比喻,恰切地描摹了巴水湍急以及小船疾去的情形。这既是对眼前巴水和行船的客观实写,又从侧面衬托出巴女送别丈夫时的不舍与无奈,她感觉离别来得太快,丈夫乘坐的小船顷刻间就消失在江水尽头1。后两句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是对巴女内心活动的直接刻画。巴女站在江边,望着远去的船只,计算着丈夫出行的时间和路程,担忧着他何时才能归来1。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路途遥远、世道艰辛,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得分别之后相见的日期变得渺茫,巴女的担忧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离别时的普遍心态1
  • 表现手法:全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前两句的景为后两句的情做了铺垫,巴水的湍急、船行的迅速,与巴女内心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担忧相互映衬,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巴女的离愁别绪。同时,诗中运用了代言体的形式,以巴女的口吻来表达情感,使读者仿佛能听到巴女的自言自语,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代入角色,体会到巴女的悲怨和惆怅1
  • 语言风格: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李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的特色。从题材到语言都与六朝民歌极为相似,形式朴素简洁,语言明快自然、不假雕琢。用简单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巴女真挚淳朴的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这也反映了李白对民歌的倾心和学习,以及他善于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的创作特点。
作者李白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相关作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巴女词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醉後赠从甥高镇

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

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

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

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

丈夫何事空啸傲,不如烧却头上巾。

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

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重廉蔺。

匣中盘剑装鱼昔鱼,闲在腰间未用渠。

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