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赠元稹》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61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要誓不谖。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赠元稹》拼音版
zèng yuán zhěn
[ [ táng cháo ] ] bái
cóng huàn yóu , , nián zài zhǎng ān       
suǒ wéi yuán jun1 , , nǎi zhī dìng jiāo nán       
shān shàng miáo , , jìng cùn suì hán       
yào jīn shuǐ , , zhǐ chǐ yǒu lán       
zhī shì , , jiǔ yào shì xuān       
jǐng shuǐ , , yǒu jiē qiū zhú gān 竿       
wéi tóng xīn yǒu , , sān fāng suì lán       
huā xià ān yóu , , xuě zhōng bēi jiǔ huān       
héng mén xiàng féng yíng , , dài guàn       
chūn fēng gāo shuì , , qiū yuè shēn kàn       
wéi tóng dēng , , wéi tóng shǔ guān       
suǒ zài fāng cùn , , xīn yuán duān
例句
你这大汉毕竟为甚杀他?从实说来!你莫~,俺不明白。(《镜花缘》第二十八回)
赠元稹译文

自从我踏上仕途四处宦游,至今已经在长安度过了七年时光。

在这期间我所真正结交到的挚友唯有元君你,由此我才深深体会到要结交一位真正的知己是多么的艰难。

难道山上没有小树苗吗?但那细小的树苗无法经受住寒冬的考验。

难道交通要道旁没有水吗?可那近在咫尺的水却总是波澜起伏。

而你却与这些截然不同,你我长久以来的情谊坚定,你始终坚守着我们的誓言,从不违背。

你的为人就如同那没有波澜的古老井水般平静淡泊,又好似那有气节的秋天的竹竿般正直有操守。

自从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三个美好的年华。

我们曾在鲜花盛开的时节骑马同游,也曾在雪花纷飞的日子里举杯畅饮,尽情欢笑。

我们在简陋的居所相逢迎接,甚至都顾不上穿戴整齐那正式的衣带和帽子。

春天里,在温暖的阳光高高升起时我们还在安睡;秋夜里,我们一起欣赏那夜深时的明月。

我们之间的情谊,不是因为一同考中科举,也不是因为在同一个官署任职。

我们彼此契合的地方在于内心深处,我们的心意和想法没有丝毫的差异。

赠元稹注解
  1. 元稹:字微之,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2. 宦游:为求官而出游或在外作官。
  3. 定交:确定友谊。
  4. 山上苗:这里比喻那些不可靠、不能共患难的人,就像山上细小的树苗难以抵御严寒。
  5. 径寸:形容树苗细小。
  6. 岁寒:指寒冬,常用来比喻困境或考验。
  7. 要津:本指重要的渡口,这里比喻显要的地位或重要的位置。
  8.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9. 之子:这个人,这里指元稹。
  10. 久要:旧约,旧交,这里指长久的情谊。
  11. 谖(xuān):忘记,这里指违背。
  12.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
  13. 不具带与冠:不穿戴整齐衣带和帽子,形容相处随意,不拘小节。
  14. 方寸:指心,内心。
  15. 心源:心思,心意。
赠元稹创作背景
白居易与元稹同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 年)登第,之后又一同在长安为官。此诗大约作于白居易在长安为官的七年期间(具体时间难考)。在官场的经历让白居易深感结交真正知己的不易,而元稹与他志同道合,二人在文学创作和政治理想上都有许多共同之处,彼此情谊深厚。白居易通过这首诗来表达对元稹这位挚友的珍视和赞美,以及对他们之间真挚友谊的歌颂。
赠元稹赏析

《赠元稹》是一首深情厚谊的赠友诗,生动地展现了白居易与元稹之间真挚而深厚的友情。

诗歌开篇“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直接点明自己在长安为官的经历以及对元稹的珍视,通过“乃知定交难”突出了元稹在他心中的独特地位,引出下文对友情的进一步阐述。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山上脆弱的小树苗和要津处易起波澜的水,来比喻那些不可靠、不能共患难的人,与元稹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更加凸显出元稹的难能可贵。

“之子异于是,久要誓不谖。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诗人用“无波古井水”赞美元稹内心的平静淡泊,用“有节秋竹竿”赞扬他的正直有操守,高度评价了元稹的品格。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等句,具体描绘了他们之间的交往场景,从花下骑马同游的悠闲,到雪中举杯畅饮的欢乐,还有在简陋居所不拘小节的相处,以及春秋时节不同的美好时光,展现了他们友谊的丰富多彩和亲密无间。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点明了他们友谊的本质,不是基于外在的科举同第或同署为官的关系,而是源于内心的契合,思想的一致,使这种友谊显得更加纯粹和高尚。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如对比、比喻、叙事等,将诗人与元稹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真正友谊的追求和珍惜。

作者白居易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居易相关作品

柘枝词

柳暗长廊合,花深小院开。

苍头铺锦褥,皓腕捧银杯。

绣帽珠稠缀,香衫袖窄裁。

将军拄□杖,看按柘枝来。

赠元稹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要誓不谖。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云居寺孤桐

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

亭亭五丈余,高意犹未已。

山僧年九十,清静老不死。

自云手种时,一棵青桐子。

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

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

寄言立身者,孤直当如此。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昨以拙诗十首寄西川杜相公,相公亦以新作十

诗家律手在成都,权与寻常将相殊。

剪截五言兼用钺,陶钧六义别开炉。

惊人卷轴须知有,随事文章不道无。

篇数虽同光价异,十鱼目换十骊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