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送国子张主簿》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包融浏览量:151

湖岸缆初解,莺啼别离处。

遥见舟中人,时时一回顾。

坐悲芳岁晚,花落青轩树。

春梦随我心,悠扬逐君去。

《送国子张主簿》拼音版
sòng guó zhāng zhǔ 簿
[ [ táng cháo ] ] bāo róng
àn lǎn chū jiě , , yīng bié chù       
yáo jiàn zhōu zhōng rén , , shí shí huí       
zuò bēi fāng suì wǎn , , huā luò qīng xuān shù       
chūn mèng suí xīn , , yōu yáng zhú jun1
送国子张主簿古诗译文

湖岸边,系船的缆绳刚刚解开,黄莺在离别的地方啼叫。远远望见船中的人,时不时回头张望。我坐在这儿悲伤美好时光的流逝,青轩旁树上的花朵纷纷飘落。春天的梦随着我的心意,悠悠扬扬地追逐着你远去。

送国子张主簿古诗注解
  • 缆:系船用的粗大绳索。
  • 芳岁:美好的时光,这里指春天。
  • 青轩:指精致的小屋。
送国子张主簿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包融与友人分别,在湖岸送别友人时,目睹友人乘船离去,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饱含惜别之情的诗作。

送国子张主簿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开篇“湖岸缆初解,莺啼别离处”,通过湖岸解缆、莺啼的场景,营造出一种离别时的凄凉氛围。“遥见舟中人,时时一回顾”,生动地刻画了友人乘船离去时频频回头的不舍之态。“坐悲芳岁晚,花落青轩树”,由送别之景转而感叹时光流逝,落花飘零,增添了几分惆怅。最后“春梦随我心,悠扬逐君去”,将自己的情思寄托于春梦,想象着春梦追逐友人而去,进一步深化了送别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送国子张主簿知识点

包融是唐朝开元初的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并称“吴中四士”。他的诗多写景之作,风格清新自然。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湖岸、莺啼、落花等自然景象,抒发了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送国子张主簿讲解

这首诗的重点在于体会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情感。诗中既有对离别的直接描写,如友人的频频回顾,也有通过自然景象来烘托情感。像“芳岁晚”“花落”等意象,不仅点明了季节,更暗示了美好时光的消逝,增添了离别的伤感。而“春梦随我心,悠扬逐君去”则是全诗的亮点,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不舍。在学习这首诗时,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情感内涵。

作者包融介绍
包融(公元695-764),,润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与于休烈、贺朝、万齐融为"文词之友"。 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皆有名,号吴中四士。张九龄引为怀州司马,迁集贤直学士、大理司直。子何、佶,世称二包,各有集。融诗今存八首。相关记载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朝万止山阴尉,齐融昆山令,若虚兖州兵曹,巨监察御史。融遇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数子人间往往传其文,独知章最贵。(《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中《贺知章传》)佶字幼正,润州延陵人。父融,集贤院学士,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有名当时,号"吴门四士"。(《新唐书》卷一四九《刘晏传》)融,延陵人。开元间仕历大理司直。与参军殷遥、孟浩然交厚,工为诗。二子何、佶,纵声雅道,齐名当时,号二包。有诗一卷行世。夫人之于学,苦心难;既苦心成业难,成业者获名不朽,兼父子兄弟间尤难。历观唐人父子如三包、六窦,张碧、张瀛,顾况、非熊,章孝标、章碣;公孙如杜审言、杜甫,钱起、钱(王羽),温庭筠、温宪;兄弟如皇甫冉、皇甫曾,李宣古、李宣远,姚系、姚伦等,皆联玉无瑕,清尘远播。芝兰继芳,重难改于父道;骚雅接响,庶不慊于祖风。四难之间,挥尘之际,亦可以为美谈矣。(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包融传》 )
包融相关作品

武陵桃源送人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送国子张主簿

湖岸缆初解,莺啼别离处。

遥见舟中人,时时一回顾。

坐悲芳岁晚,花落青轩树。

春梦随我心,悠扬逐君去。

阮公啸台

荒台森荆杞,蒙笼无上路。

传是古人迹,阮公长啸处。

至今清风来,时时动林树。

逝者共已远,升攀想遗趣。

静然荒榛间,久之若有悟。

灵光未歇灭,千载知仰慕。

和崔会稽咏王兵曹厅前涌泉势

茂德来征应,流泉入咏歌。

含灵符上善,作字表中和。

有草恒垂露,无风欲偃波。

和陈校书省中玩雪

芸阁朝来雪,飘摇正满空。

褰开明月下,校理落花中。

色向怀铅白,光因翰简融。

能令草玄者,回思入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