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隔浦莲》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25

隔浦爱红莲,昨日看犹在。

夜来风吹落,只得一回采。

花开虽有明年期,复愁明年还暂时。

《隔浦莲》拼音版
lián
[ [ táng cháo ] ] bái
ài hóng lián , , zuó kàn yóu zài       
lái fēng chuī luò , , zhī huí cǎi       
huā kāi suī yǒu míng nián , , chóu míng nián hái zàn shí
例句
“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隔浦莲古诗译文

隔着江水喜爱那艳丽的红莲花,昨天看的时候它还在那里盛开着。夜里一阵风吹过,花朵被吹落了,只能这一次采摘到它了。花儿虽然明年还会开放,可又担心明年开放的时间依然短暂。

隔浦莲古诗注解
  • 隔浦:隔着江水、河水等水域。
  • 犹:还,仍然。
  • 夜来:夜里。
  • 期:时期,这里指开放的时间。
  • 暂时:短暂的时间,指花开放的时间不长。
隔浦莲创作背景

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思想上儒、释、道兼修,其诗歌创作丰富多样。这首《隔浦莲》或许是他在某个特定的情境下,看到莲花的开放与凋零,触景生情,有感于时光的易逝、美好的短暂,从而创作了此诗。由于缺乏具体的历史记载,具体创作背景难以确切考证,但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来看,是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一种感悟。

隔浦莲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莲花为描写对象,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开篇“隔浦爱红莲,昨日看犹在”,点明了诗人对红莲的喜爱,并且强调了昨天莲花还在盛开,为下文的转折做铺垫。“夜来风吹落,只得一回采”,一夜之间,莲花被风吹落,诗人只能采摘到这一次,惋惜之情溢于言表。最后“花开虽有明年期,复愁明年还暂时”,诗人进一步思考,即使明年莲花还会开放,可依然担心开放的时间短暂,这种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担忧,不仅是对莲花的感慨,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难留的惆怅。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通过简单的描写和直白的表达,将诗人内心的情感传递给读者。

隔浦莲知识点

1. **诗歌体裁**: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形式较为自由。

2. **写作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莲花的开放与凋零,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美好短暂的感慨。

3. **字词理解**:重点理解“犹”“夜来”“期”“暂时”等字词的含义,有助于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4. **诗人情感**:体会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以及对其短暂易逝的惋惜和惆怅之情。

隔浦莲讲解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隔浦莲》。首先看题目,“隔浦莲”点明了诗歌描写的对象是隔着江水的莲花。诗的前两句“隔浦爱红莲,昨日看犹在”,诗人说他隔着江水喜欢那红莲花,而且昨天还看到它好好地开着。这就像我们生活中看到美好的东西,会心生喜爱。接着“夜来风吹落,只得一回采”,一夜之间,莲花被风吹落了,诗人只能这一次采摘到它。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惋惜,就好像我们错过了一些美好的瞬间,会觉得很遗憾。最后“花开虽有明年期,复愁明年还暂时”,诗人想到明年莲花还会开,但是又担心明年开放的时间还是很短。这其实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很多美好的事物虽然会再次出现,但停留的时间却很短暂。我们从这首诗中,不仅能体会到诗人对莲花的喜爱和惋惜,更能感受到他对时光和人生的思考。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大家要注意理解诗中的字词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也要学习借景抒情这种写作手法哦。

作者白居易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居易相关作品

柘枝词

柳暗长廊合,花深小院开。

苍头铺锦褥,皓腕捧银杯。

绣帽珠稠缀,香衫袖窄裁。

将军拄□杖,看按柘枝来。

赠元稹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要誓不谖。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云居寺孤桐

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

亭亭五丈余,高意犹未已。

山僧年九十,清静老不死。

自云手种时,一棵青桐子。

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

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

寄言立身者,孤直当如此。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昨以拙诗十首寄西川杜相公,相公亦以新作十

诗家律手在成都,权与寻常将相殊。

剪截五言兼用钺,陶钧六义别开炉。

惊人卷轴须知有,随事文章不道无。

篇数虽同光价异,十鱼目换十骊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