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布衣。放喉高歌求取一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我悔恨没有早日向帝王去游说,如今只能跨着马儿奔波在远道。会稽那个愚钝的妇人看不起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去长安而西入秦。仰着头哈哈大笑走出门去,我这样的人哪里会是长期埋没在草野之人呢?
这首诗是李白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奉诏入京时所作。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当时,已经40多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征召入京,他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到了,于是满怀豪情地告别了妻儿,准备去长安施展自己的才华,在这种背景下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前半部分描写了诗人即将离家时家中欢乐的场景。“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描绘了一幅丰收的秋日景象,充满了生活气息。“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生动地展现了家庭的温馨和欢乐。然而,诗人的内心并不满足于这种平凡的生活,“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他通过高歌、起舞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想要与落日争辉。
诗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对实现抱负的渴望和自信。“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直接抒发了自己后悔没有早日向帝王游说,如今终于有机会去长安施展才华的心情。“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以朱买臣自比,表达了对那些轻视自己的人的不屑。最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更是将诗人的自信和豪迈之情推向了高潮,表现出他对自己才华的高度自信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整首诗情感跌宕起伏,语言豪放洒脱,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歌风格。
1. 诗歌体裁: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古体诗不讲究格律,形式较为自由,押韵也较为灵活。
2. 用典:“会稽愚妇轻买臣”运用了朱买臣的典故,通过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文化内涵。
3. 表现手法: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相结合的手法。前半部分借家中欢乐的场景,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后半部分则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自信。
4. 诗歌风格:李白的这首诗体现了他豪放飘逸的诗歌风格,语言豪放洒脱,情感跌宕起伏,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自信和豪迈。
5. 文化知识:诗中的“万乘”代表皇帝,“秦”代指长安,这些都是古代文化中常见的指代,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含义。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我们先看诗的开头,“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李白写他从山中回来,白酒刚刚酿好,秋天的黄鸡啄着谷粒,长得肥肥的。这两句诗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丰收的秋日场景中,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接着“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他喊着童仆炖鸡倒酒,孩子们在旁边嬉笑拉扯着他的衣服,多么温馨的家庭画面呀。
但是,李白可不是一个满足于这种平凡生活的人。“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他通过高歌和起舞来自我安慰,还想要和落日比光辉,这就体现出他的豪情壮志了。“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他后悔没有早点去和皇帝交流,现在终于有机会了,要跨着马去远方。这里就可以看出他对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渴望。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李白用了朱买臣的典故,说那个会稽的愚妇看不起朱买臣,而他现在也要像朱买臣一样,离开家去长安。最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非常经典的句子,李白仰着头大笑着出门,他觉得自己可不是那种一辈子只能埋没在草野里的人。这充分体现了李白的自信和豪迈。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要了解李白的经历和情感,还要学习他那种积极向上、追求理想的精神,同时也要掌握古诗中用典等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