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送金少卿副使归新罗》
热度:0 作者: 张籍
首联“云岛茫茫天畔微,向东万里一帆飞”,描绘了一幅壮阔而又略带孤寂的画面。茫茫大海上,云雾笼罩的岛屿在天边显得微小,友人将独自驾着帆船向万里之外的东方驶去,既写出了路途的遥远艰险,也烘托出离别的氛围。颔联“久为侍子承恩重,今佐使臣衔命归”,交代了友人的身份和经历,他长久作为侍子在唐朝,深受皇帝恩宠,...
来源:《送金少卿副使归新罗》
热度:0 作者: 张籍
1. 了解唐朝与新罗的友好交往,包括人员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2. 掌握“侍子”这一古代外交制度的含义。3. 体会诗歌中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情感的手法。
来源:《送金少卿副使归新罗》
热度:0 作者: 张籍
这首诗是张籍送别友人金少卿副使回归新罗时所作。诗歌以景开篇,描绘了大海上的景象,为送别营造了一种宏大而孤寂的氛围。接着介绍了友人的身份和经历,强调了他在唐朝所受的恩宠和此次出使的重要性。颈联通过想象友人带着国书、穿着朝服回国的情景,进一步突出了友人的荣耀。尾联则通过对比,对友人进行了高度的赞美。整首...
来源:《酬乐天见贻贺金紫之什》
热度:0 作者: 刘禹锡
长久以来学习文章,腹中好似蕴含着白凤一般的才华,却因为从政之事被赐予金鱼袋。当地百姓还未曾认识我,只是听闻我的歌谣咏唱;天子知道我的名声后便下达了诏书。我十分珍视你那如锦绣般美好的贺诗,希望能早日谋划归乡,回到田园庐舍。以往的文人墨客大多没有官位,能和我一样身着金紫同游的人,谁能比得上呢。
来源:《酬乐天见贻贺金紫之什》
热度:0 作者: 刘禹锡
白凤:相传汉时扬雄作《甘泉赋》,构思时梦吐白凤。后遂以“白凤”为称颂才华出众之典。金鱼:即金鱼袋。唐、宋时三品以上官员佩金鱼袋。谣咏:歌谣咏唱。金紫:金印紫绶。指高官显爵。
来源:《酬乐天见贻贺金紫之什》
热度:0 作者: 刘禹锡
此诗是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祝贺他得赐金鱼袋之作。刘禹锡在文学上颇有造诣,在政事上也有所建树,因此获得天子赏识赐予金鱼袋。白居易写诗祝贺,刘禹锡便回以此诗。
来源:《酬乐天见贻贺金紫之什》
热度:0 作者: 刘禹锡
首联“久学文章含白凤,却因政事赐金鱼”,诗人自陈长久学习文章,才华出众,却因政事获赐金鱼袋,展现出自己文学与政事上的双重才能。颔联“郡人未识闻谣咏,天子知名与诏书”,说明自己虽未与当地百姓谋面,但名声已通过歌谣传播,且得到天子的认可,侧面体现出其影响力。颈联“珍重贺诗呈锦绣,愿言归计并园庐”,表达了...
来源:《酬乐天见贻贺金紫之什》
热度:0 作者: 刘禹锡
1. “白凤”的典故出自扬雄作《甘泉赋》梦吐白凤,后用来形容人才华出众。2. 唐朝时三品以上官员佩金鱼袋,金鱼袋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3. 金紫在古代指金印紫绶,代表高官显爵。
来源:《酬乐天见贻贺金紫之什》
热度:0 作者: 刘禹锡
这首诗是刘禹锡与友人白居易之间的唱和之作。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刘禹锡的复杂心境。一方面,他对自己的才华和在政事上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获得天子的赏识和金鱼袋的赐予,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肯定。另一方面,他又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可能是官场的疲惫让他渴望回归宁静。在艺术上,诗的语言简洁明快,用典自然,通过对比...
来源:《酬令狐相公赠别》
热度:0 作者: 刘禹锡
我如那哀伤的越声长久悲苦,可又有谁能听闻?如今老来只能面对湘山和楚云。刚刚告别了海峤之地永嘉太守的职位,在夷门之地又有幸见到了如同信陵君般的您。曾经的田园松菊如今已迷失了路径,而我如那远离鸳鸿群的孤雁,久已与朝堂上的同僚隔绝。幸运的是如今遇到了像汉帝看重词赋一样重视人才的您,不知道哪位伯乐会举荐我这...
来源:《酬令狐相公赠别》
热度:0 作者: 刘禹锡
越声:指哀伤的声音,这里可能是诗人自比。湘山与楚云:泛指湖南、湖北一带的山水,暗示诗人被贬之地。海峤:海边的山岭,这里指永嘉。永嘉守:指担任永嘉太守的职位。夷门:战国时魏都大梁的东门,这里借指令狐相公所在之地。信陵君: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公子,以礼贤下士著称,这里比喻令狐相公。田园松菊:化用陶渊明“三...
来源:《酬令狐相公赠别》
热度:0 作者: 刘禹锡
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此诗可能是刘禹锡在从永嘉太守任上卸任后,与令狐相公相遇时所作。令狐相公可能对刘禹锡比较赏识,有赠别之词,刘禹锡便作此诗酬谢。当时刘禹锡已年老,经历了多年的贬谪生涯,内心感慨万千。
来源:《酬令狐相公赠别》
热度:0 作者: 刘禹锡
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感慨,又有对令狐相公的感激与期待。首联“越声长苦有谁闻,老向湘山与楚云”,诗人以“
来源:《重送浙西李相公顷廉问江南已经七载…领旧地新加旌旄》
热度:0 作者: 刘禹锡
长江北岸成千上万的百姓,都在瞩目着您持有的玉节;江南之地,众多的骑士伴随着金铙的声音簇拥着您。您就像凤凰从凤池出发,遨游于沧海之上;又似仙鹤飞到辽东,还能认出旧时的巢穴。城楼下清澈的水波容纳着众多溪流,窗户外面远处的山峦排列着三茅山。您如同碧鸡、白马一般长久地在外辗转,如今却回忆起朱方这个地方是令人...
来源:《重送浙西李相公顷廉问江南已经七载…领旧地新加旌旄》
热度:0 作者: 刘禹锡
玉节:古代使者所持的玉制符节,这里象征着官员的身份和权力。金铙:一种金属乐器,行军时用,这里表示出行的仪仗。凤从池上:凤池,指中书省。这里寓意李相从重要的中枢机构外放。鹤到辽东:用丁令威化鹤归辽东的典故,表达人离开故地很久后又归来。三茅:指三茅山,在今江苏句容市。碧鸡白马:可能是泛指在外漂泊、辗转任...
来源:《重送浙西李相公顷廉问江南已经七载…领旧地新加旌旄》
热度:0 作者: 刘禹锡
此诗创作于唐朝,李相曾在江南任职七年,此次刘禹锡为其重新回到浙西任职而作送别诗。当时浙西地区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重要地位,李相再次领命前往,身负重要职责,刘禹锡可能出于对友人的赞美、祝福以及对其过往经历的感慨而创作了此诗。
来源:《重送浙西李相公顷廉问江南已经七载…领旧地新加旌旄》
热度:0 作者: 刘禹锡
这首诗整体格调大气,充满了对李相的赞美与期许。首联通过“江北万人”“江南千骑”的宏大场景,描绘出李相出行时的壮观和受到百姓的关注,突出其威望和影响力。颔联运用“凤从池上”“鹤到辽东”的典故,既表现了李相曾经身处重要职位,又体现出他对旧地的熟悉和回归的自然。颈联描绘了浙西的自然景色,清波含谷、远岫列茅...
来源:《重送浙西李相公顷廉问江南已经七载…领旧地新加旌旄》
热度:0 作者: 刘禹锡
1.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诗人,其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迈豁达之作,也有寓意深刻的咏史诗。2. “凤池”在古代文学中常代指中书省,是重要的中枢机构。3. 丁令威化鹤归辽东的典故出自《搜神后记》,常被用来表达人久别故乡后的归来。4. 三茅山是道教名山,在古代文化中有重要地位。
来源:《重送浙西李相公顷廉问江南已经七载…领旧地新加旌旄》
热度:0 作者: 刘禹锡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善用典故,使诗歌内涵丰富且富有文化底蕴。通过对场景和景色的描写,营造出宏大而优美的意境。在情感表达上,既有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又有对其经历的感慨和对浙西这片土地的肯定。从创作意图来看,它既是送别之作,也是对友人任职的鼓励和对当地发展的期待。在学习这首诗时,要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以及...
来源:《黄头郎》
热度:0 作者: 李贺
黄头郎啊,划船离去就不再归来。南浦边芙蓉花的影子,带着愁意独自低垂。江水摆弄着湘娥的玉佩,竹子在山露明月下似在啼哭。用玉瑟弹奏着青门之曲,石头上的云霭打湿了黄葛。沙滩上的蘼芜花,秋风已经率先吹起。最好拿来扫净罗荐,让鸳鸯褥子散发出温馨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