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西施》
热度:0 作者: 罗隐
罗隐的这首《西施》,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打破了人们对历史的常规认知。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将吴国的灭亡归咎于西施,认为她是红颜祸水。然而,罗隐却能跳出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指出国家的兴亡自有其内在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某一个人。这不仅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更需...
来源:《赠孔尚书》
热度:0 作者: 张籍
您能秉持正直之道历经荣耀之位,事迹记载在元和年间的实录里面。三次上表自行陈述后辞别朝廷,一家人相伴着回到终南山。买来侍女后教导她们嫁人,皇帝赏赐的朝服闲置在箱子里。住宅靠近青山幽静的高处,时常回到山林间暂时打开柴门。
来源:《赠孔尚书》
热度:0 作者: 张籍
直道:正直之道。荣班:荣耀的官位。元和实录:记录唐宪宗元和年间史实的书籍。三表:三次上表。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这里代指朝廷。南山:指终南山。箧:箱子。
来源:《赠孔尚书》
热度:0 作者: 张籍
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从诗中内容推测,孔尚书应是在元和年间为官,秉持正直之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后三次上表辞官,回归山林。张籍写下此诗赠予孔尚书,表达对他的敬意和赞美。
来源:《赠孔尚书》
热度:0 作者: 张籍
这首诗开篇赞扬孔尚书能以正直之道在官场荣耀任职,其事迹载入史册,彰显其为官的正直与功绩。“三表自陈辞北阙,一家相送入南山”描绘出孔尚书主动辞官归隐的洒脱,一家人相伴而行的温馨画面,体现出他不贪恋权势的豁达。“买来侍女教人嫁,赐得朝衣在箧闲”进一步刻画孔尚书的善良和淡泊,买来侍女不是为了自己享乐,而是...
来源:《赠孔尚书》
热度:0 作者: 张籍
1. 张籍是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通俗晓畅。2. “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这一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文化繁荣,诗歌创作也十分活跃。3. 终南山是中国重要的地理标志,在古代文人的诗词中经常出现,它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代表,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象征着隐居、闲适的生活。
来源:《赠孔尚书》
热度:0 作者: 张籍
这首诗是张籍赠给孔尚书的作品。诗中通过对孔尚书为官经历和归隐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他正直、善良、淡泊的品质。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内容入手,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同时,要注意诗中一些词语的含义,如“直道”“荣班”“北阙”等,这些词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意境。此外,还可以结合唐代的历史背景...
来源:《赠辟谷者》
热度:0 作者: 张籍
你学会了餐霞的仙法,遇到人就传授小还丹的秘诀。身体轻盈得曾试着与仙鹤一同飞翔,只是力气还弱不能离开深山。没有食物,家中的狗依然在;不耕种,牛儿自然悠闲。每天早上只是空口漱口,在草堂中叩齿养生。
来源:《赠辟谷者》
热度:0 作者: 张籍
餐霞法:古代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认为服食日霞可以长生。小还:即小还丹,道教丹药名,据说服之可以延年却病。试鹤:尝试与鹤比飞,形容身体轻捷。叩齿: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即上下齿相叩击,以达到保健的目的。
来源:《赠辟谷者》
热度:0 作者: 张籍
唐朝时期,道教盛行,辟谷、炼丹等修仙养生之术受到不少人的追捧。张籍这首诗可能是他在与一位辟谷修行者交往过程中创作的,以表达对这位修行者生活方式和修炼状态的关注与好奇。
来源:《赠辟谷者》
热度:0 作者: 张籍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一位辟谷者的生活和修行状态。首联写辟谷者学会餐霞之法并乐于与人分享丹药秘诀,展现出其修行的成果和热心。颔联通过“身轻试鹤”“力弱未离山”,既写出了辟谷者身体轻盈的状态,又暗示了其修行尚未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颈联“无食犬犹在,不耕牛自闲”,以家中犬牛的状态,侧面烘托出辟谷者远离尘世烟...
来源:《赠辟谷者》
热度:0 作者: 张籍
1. 餐霞法是古代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体现了古人对长生不老的追求。2. 小还丹是道教丹药名,反映了道教炼丹术在古代的发展。3. 叩齿是古代常见的养生方法,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4. 唐朝时期道教盛行,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来源:《赠辟谷者》
热度:0 作者: 张籍
这首诗围绕辟谷者展开,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辟谷者的修行生活。从学会餐霞法、分享小还丹,到身体状态、生活环境,再到日常的养生活动,全方位地展现了辟谷者的形象。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人们对道教修行的向往和实践,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这种独特生活方式的关注和思考。同时,诗中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如侧面...
来源:《送人》
热度:0 作者: 徐月英
人间的许多事情总是事与愿违,让人惆怅不已。两人一同离去,却只有一人归来。我特别讨厌平望亭前的流水,它怎么忍心映照出鸳鸯相背而飞的画面呢。
来源:《送人》
热度:0 作者: 徐月英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万事违:很多事情都不能如愿。生憎:最恨,极其厌恶。平望亭:亭名,具体所指待考。鸳鸯:常用来比喻夫妻或情侣。
来源:《送人》
热度:0 作者: 徐月英
徐月英是晚唐江淮间的著名歌妓,此诗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她送别友人或爱人时所作,表达了离别时的惆怅和不舍之情。
来源:《送人》
热度:0 作者: 徐月英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首句“惆怅人间万事违”,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人间诸多不如意之事的感慨。“两人同去一人归”,通过具体的场景,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悲伤。后两句“生憎平望亭前水,忍照鸳鸯相背飞”,运用了移情于景的手法,诗人将自己的怨恨之情投射到平望亭前的流水上,责怪它不该映照出鸳鸯相背而飞的画面...
来源:《送人》
热度:0 作者: 徐月英
1. 徐月英是晚唐著名歌妓,能诗,其诗多为送别、感怀之作。2. “鸳鸯”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夫妻或情侣的恩爱。3. 移情于景是一种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景物上,使景物也带有了人的情感色彩。
来源:《送人》
热度:0 作者: 徐月英
这首《送人》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离别时的伤感画面。诗人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感慨人间万事的不如意,特别是两人同行却一人独归的离别场景,让她的惆怅之情更加浓烈。后两句中,诗人对平望亭前流水的怨恨,实际上是对离别现实的无奈和不满。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要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也要学习她运...
来源:《送友人卢处士游吴越》
热度:0 作者: 张籍
羡慕你东行去赏那将残的梅花,只有你这位隐者还未归来。吴苑的夕阳映照着古老的城堞,越宫的春草蔓延上高台。郊野的水面泛起波浪,大雁刚刚落下,驿楼里满是风声,江潮即将涌来。想问那渔舟中的人,看着如雪的波浪,江上有多少江燕和荇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