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边词》
热度:0 作者: 张敬忠
五原地区的春天向来来得很晚,二月的时候垂杨还没有长出新芽。如今河边的冰刚刚开始融化,而长安城里却早已是落花缤纷的暮春时节了。
来源:《边词》
热度:0 作者: 张敬忠
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张仁愿所筑西受降城即在其西北。旧来:自古以来。垂杨未挂丝:指柳树还未长出新芽。即今:如今,现在。
来源:《边词》
热度:0 作者: 张敬忠
这首诗大约是张敬忠在朔方军幕任职时所作。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张仁愿所筑西受降城即在其西北。当地气候严寒,春天来得很晚。诗人目睹了边地的荒寒春迟之景,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来源:《边词》
热度:0 作者: 张敬忠
这首诗通过五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突出强调了边地的春迟。诗的前两句“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描绘出五原春天姗姗来迟的景象,二月时分,内地早已是春光烂漫,而这里的垂杨却还没有抽芽挂丝。后两句“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以河畔冰开与长安花落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地域差异。诗人...
来源:《边词》
热度:0 作者: 张敬忠
1. 对比手法:诗中运用了五原与长安的景物对比,突出了地域气候差异。2. 托物言志:借边地春迟的景象,寄寓诗人的情感。
来源:《边词》
热度:0 作者: 张敬忠
这首诗先点明五原春天来得晚的特点,然后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如垂杨未挂丝、河畔冰开等,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边地春迟的景象。与长安的落花形成鲜明对比,更增添了一种时空上的跨越感。从情感表达上看,诗人虽未直接抒发思乡之情,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对家乡春天的怀念以及对边地生活的些许感慨。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体...
来源:《过华清宫》
热度:0 作者: 李贺
在这春天的月夜,乌鸦啼叫着,宫殿的帘子隔开了皇帝御花园中的花朵。云雾升起,使得朱红色的窗棂变得暗淡,石头断裂,紫色的苔藓倾斜生长。玉碗里盛着残余的露水,银灯点着陈旧的薄纱。蜀王没有传来近期的消息,泉水边长出了水芹的嫩芽。
来源:《过华清宫》
热度:0 作者: 李贺
啼鸦:啼叫的乌鸦。御花:皇帝御花园中的花朵。朱络:朱红色的窗棂。紫钱:紫色的苔藓,因其形状像铜钱,所以称为紫钱。蜀王:这里可能指蜀地的藩王或君主。芹芽:水芹的嫩芽。
来源:《过华清宫》
热度:0 作者: 李贺
李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他仕途不顺,一生坎坷。这首《过华清宫》可能是他路过华清宫时所作。华清宫曾是唐朝皇帝的行宫,见证了唐朝的辉煌与繁荣,但此时可能已逐渐荒废。李贺通过描写华清宫的衰败景象,抒发了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来源:《过华清宫》
热度:0 作者: 李贺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华清宫的衰败之景。开篇“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乌鸦的啼叫更增添了几分凄凉。“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通过描写云雾笼罩下朱红色窗棂的暗淡,以及石头断裂、苔藓倾斜生长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宫殿的破败。“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玉碗和银灯曾经是宫中...
来源:《过华清宫》
热度:0 作者: 李贺
1. 李贺:唐朝诗人,其诗作多以神话传说、鬼怪灵异为题材,风格独特,想象丰富,被后人称为“诗鬼”。2. 华清宫:唐朝著名的行宫,位于今陕西西安临潼区,曾是唐玄宗和杨贵妃游玩、沐浴的地方。3. 诗歌意象:诗中运用了啼鸦、御花、朱络、紫钱、玉碗、银灯、芹芽等意象,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华清宫的衰败景象,还蕴...
来源:《过华清宫》
热度:0 作者: 李贺
这首《过华清宫》是李贺的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描写华清宫的衰败之景,抒发了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感慨。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其次,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最后,要反复诵读这首诗,感受...
来源:《过小孤山》
热度:0 作者: 金农
对岸古老的县城显得萧条冷落,在江上行船的景色被船夫催促着前行。在多水多风的地方我轻轻抬眼望去,一座青山仿佛倒扣的杯子一般浮出水面。
来源:《过小孤山》
热度:0 作者: 金农
古县:古老的县城。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榜人:船夫。覆杯:倒扣的杯子。
来源:《过小孤山》
热度:0 作者: 金农
金农一生未仕,他喜好游历,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这首《过小孤山》可能是他在游历途中经过小孤山时所作。小孤山是长江中的名山,以其独特的风貌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金农在乘船经过此地时,被眼前的景色所触动,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来源:《过小孤山》
热度:0 作者: 金农
首句“古县萧条对岸开”,描绘出对岸古老县城的冷落景象,给人一种沧桑、孤寂之感,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略带凄凉的基调。“大江行色榜人催”,则写出了诗人在江上行船的动态,船夫催促着前行,更增添了一种漂泊的意味。后两句“水多风处轻抬眼,浮出青山似覆杯”是全诗的亮点。在多水多风的江面上,诗人不经意地抬眼,看到青山...
来源:《过小孤山》
热度:0 作者: 金农
金农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均有很高的造诣。其诗歌风格独特,多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小孤山位于长江中下游,是一处著名的自然景观,常出现在古代文人的诗词中。
来源:《过小孤山》
热度:0 作者: 金农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乘船经过小孤山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幅独特的江景图。诗的前两句营造了一种孤寂、漂泊的氛围,而后两句则通过对青山的描写,给人带来了一丝惊喜和美感。从创作手法上看,诗人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画面的轮廓,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和眼前的景色。在学习这首诗时,我...
来源:《送从叔校书简南归》
热度:0 作者: 孟郊
长安的离别之道,就在东城的角落。寒冬里草根还未死去,可愁闷之人的心却已枯竭。河面上的景色匆匆变换,而前方的路途却遥遥无尽。人生随着清晨和黄昏不断流逝,都被日月驱使着前行。北方的骑手能够到达山岳,南方的帆船指向江湖。只要有高远的踪迹一旦超越,千里的路程也仿佛就在片刻之间。
来源:《送从叔校书简南归》
热度:0 作者: 孟郊
从叔:父亲的堂弟。校书:官名,负责校勘书籍。东城隅:东城的角落。隅,角落。促促:匆匆,急促的样子。高踪:高远的踪迹,这里可能指高远的志向和行动。须臾:片刻,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