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使行望悟真寺》
热度:0 作者: 张籍
这首诗是张籍在出行途中所作。诗的前两句写景,为我们展现了悟真寺周边的自然环境,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而后两句则是抒情,作者通过描述自己骑着官马为公务奔波的情景,表达了自己无法享受眼前美景的遗憾和无奈。这种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得诗歌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蕴含了深刻的情感。我们在欣赏这首诗...
来源:《修养》
热度:0 作者: 刘叉
整日空谈虚空之理而损耗精神,没必要去追求那神秘的胎息之法。我的精神不受东西方向的束缚,如同烟消云散般空濛。要让身体像微风一样,连绵不断,自然能与道相通。世人有时能领悟到一点,有时又不能领悟,每次存想修道之法,却又很快偏离。只知道一味地期望获得一切,却没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一天天地损耗。劝你真心修行并且认...
来源:《修养》
热度:0 作者: 刘叉
虚空:指道家、佛家所讲的虚无空明的境界,这里指空谈这种境界而不务实。归命于胎中:可能指道家的胎息之法,一种类似胎儿在母体内呼吸的修炼方法。濛濛:形容空濛、迷茫的样子。存想:道教的一种修炼方法,指通过冥想、想象等方式来达到某种境界。披图醮录:披图,可能指翻阅道教的图籍;醮录,指设醮祈祷、诵读符箓等道教...
来源:《修养》
热度:0 作者: 刘叉
唐朝时期,道教和佛教都十分盛行,社会上有很多人热衷于修行和谈玄论道。刘叉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对当时一些人空谈修行、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实质的现象有所不满。这首《修养》可能就是他针对这种社会风气而创作的,旨在提醒人们要真正理解和践行修行之道,而不是被一些外在的形式所迷惑。
来源:《修养》
热度:0 作者: 刘叉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和现实意义。诗的开篇就批判了那些整日空谈虚空之理、追求神秘修炼方法的人,认为他们这样做只会损耗精神。接着,诗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要让身体像微风一样自然、连绵,与道相通。诗人还对世人修行的不坚定和盲目追求进行了批评,指出他们只知道一味地期望获得,却不懂得珍惜自己内心的灵性。最后,...
来源:《修养》
热度:0 作者: 刘叉
1. 刘叉是唐朝诗人,其诗风格豪放,多写个人的愤懑不平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2. 胎息之法是道教的一种修炼方法,历史悠久,在古代一些道书中有详细记载。3. 道教的醮仪是一种祈福禳灾的宗教仪式,在唐朝时期非常盛行。
来源:《修养》
热度:0 作者: 刘叉
这首诗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从修行的角度来看,它提醒我们修行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和空谈上,而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对道的真正领悟。从社会现象的角度来看,它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人盲目追求宗教修行,却不理解其本质的问题。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现象的批判和对人们正确修行的期望。同时,诗中也体现了道家...
来源:《借车》
热度:0 作者: 孟郊
借了车来装载家具,可家具的数量比车能装的还少。借车的人啊,你可别为此而不满地弹动手指,贫穷又有什么值得叹息的呢?人这一生就像白白地忙碌奔波,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如同花朵一样,终会消逝。
来源:《借车》
热度:0 作者: 孟郊
弹指:手指轻弹,常表示不耐烦、不满等情绪。嗟:叹息。徒役走:白白地像差役一样奔波忙碌。
来源:《借车》
热度:0 作者: 孟郊
孟郊一生穷困潦倒,仕途不顺。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生活陷入困境之时,在借车搬运家具的过程中,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借此抒发自己对贫穷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来源:《借车》
热度:0 作者: 孟郊
诗的前两句通过“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生活的贫困潦倒,连家具都少得可怜。“借者莫弹指”则体现出诗人的豁达,不希望借车之人因为这点小事而不满。后两句“百年徒役走,万事尽随花”则上升到对人生的感悟,认为人一生的忙碌奔波都是徒劳的,世间万事如同花朵般易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
来源:《借车》
热度:0 作者: 孟郊
孟郊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有“诗囚”之称。他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二人的诗歌风格都以清奇僻苦著称。
来源:《借车》
热度:0 作者: 孟郊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孟郊生活的窘迫,他通过借车这件小事,不仅仅是在描述自己的贫困生活,更是在对人生进行反思。“借者莫弹指”体现出他虽穷却有骨气,不希望别人因为自己的贫穷而看不起自己。而“百年徒役走,万事尽随花”则反映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困境中对生活的思考和...
来源:《偶然作二首》
热度:0 作者: 吕温
忙忙碌碌,忽然间就到了四十岁。如今我满衣都是泪水,却不是因为伤春而哭泣。半夜里独自兀然而坐,默默无言只是空自流泪。大丈夫所追求的志向和事业,儿女家怎么能够明白呢。
来源:《偶然作二首》
热度:0 作者: 吕温
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汲汲:急切追求的样子。中夜:半夜。兀然:独自的样子。涕洟:眼泪和鼻涕,这里指流泪。
来源:《偶然作二首》
热度:0 作者: 吕温
吕温生活在唐朝,彼时政治局势复杂,朝廷内部斗争激烈。诗人在四十岁时,回首过往,感慨自己虽忙碌奔波却壮志未酬,由此创作了此诗,以抒发内心的愤懑与感慨。
来源:《偶然作二首》
热度:0 作者: 吕温
这首诗情感真挚深沉。开篇“栖栖复汲汲,忽觉年四十”,直白地写出了时光匆匆,自己忙碌半生却一事无成的感慨。“今朝满衣泪,不是伤春泣”,以“不是伤春”表明自己的泪水并非为春景而流,而是另有隐情,引发读者好奇。中夜独坐流泪的描写,更增添了一种孤寂、悲愤的氛围。最后“丈夫志气事,儿女安得知”,将自己的壮志与...
来源:《偶然作二首》
热度:0 作者: 吕温
1. 吕温是中唐时期的诗人,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的政治抱负。2.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儿女”与“丈夫”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志向。3. 诗中情景交融,通过描写中夜独坐流泪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愤。
来源:《偶然作二首》
热度:0 作者: 吕温
这首《偶然作二首》是吕温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诗人以自己四十岁的人生感悟为切入点,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在创作上,语言质朴却情感浓烈,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坚持,也能了解到唐朝文人在复杂政治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
来源:《六么令》
热度:0 作者: 晏几道
绿荫浓密,春天就要过去,飞扬的柳絮绕着芳香的楼阁。傍晚时,她那如宫中女子般秀美的翠眉,巧妙地模仿着远山的形状。心中那一丝狂放的情意还未诉说,就已从她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画帘低垂,她新谱的曲子美妙动听,暗中允许闲人偷偷地记录下来。上次来信中多是隐晦的话语,意思浅显但愁绪却难以应答;昨夜的诗是回文体,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