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忧苦》
热度:0 作者: 未知
1. 楚辞体:此诗具有楚辞体的典型特征,句式长短不一,多用“兮”字,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2. 象征手法:诗中运用了大量象征手法,以自然景物和事物象征社会现实和人物品格,如明珠象征贤才,鱼眼玑象征小人等。3. 文化典故:诗中涉及一些文化典故,如“虞氏之箫韶”“三鸟”等,体现了先秦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神话传...
来源:《忧苦》
热度:0 作者: 未知
这首《忧苦》是一首饱含深情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自身遭遇和社会现实的描述,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在学习这首诗时,首先要理解诗人的情感脉络,从开篇的忧国之痛,到放逐的孤独,再到对贤才被弃的悲愤,最后到对故乡的思念,层层递进,情感真挚动人。对于诗中的象征手法,要仔细体会其含义,理解诗人是...
来源:《感皇恩》
热度:0 作者: 陆游
小小的楼阁倚靠在秋空之下,下临着江边的小洲。天边那广漠的孤云,还未化作细雨。几声新雁的叫声传来,我回首遥望,故都杜陵究竟在何处?我虽有万里的壮志雄心,可又有谁能赞许我呢!那宰相的高位,筑坛拜将的殊荣,不要担心没人去做。如今仔细思量,只有回归故乡这一条路了。回到石帆山脚下,种上三亩菱角。
来源:《感皇恩》
热度:0 作者: 陆游
小阁:指词人所居的楼阁。秋空:秋天的天空。江渚:江边的小洲。漠漠:广漠的样子。新雁:刚从北方飞来的大雁。杜陵:在今陕西西安东南,这里借指北宋故都汴京。壮心:壮志雄心。黄阁紫枢:宰相官署,借指宰相。筑坛开府:指拜将封侯。熟计:仔细考虑。石帆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来源:《感皇恩》
热度:0 作者: 陆游
此词创作时间不详,从词的内容推测,应是陆游后期的作品。陆游一生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但仕途坎坷,多次被罢官。在经历了诸多挫折后,他对仕途感到失望,便萌生了归隐的念头,这首词正是他这种心境的体现。
来源:《感皇恩》
热度:0 作者: 陆游
上阕写景,通过“小阁”“秋空”“江渚”“孤云”“新雁”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同时也流露出词人对故都的思念之情。“壮心空万里,人谁许”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无人赏识的悲愤。下阕抒情,“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表面上是对功名的一种豁达态度,实际上是对现实的一种无...
来源:《感皇恩》
热度:0 作者: 陆游
1.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以豪放悲壮为主。2. “感皇恩”是词牌名,又名“人南渡”“叠萝花”等。3. 词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表现手法。
来源:《感皇恩》
热度:0 作者: 陆游
这首《感皇恩》是陆游词中的佳作,它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复杂的情感。词的上阕通过写景,为下阕的抒情做铺垫,使情感的抒发更加自然、深沉。下阕则直接抒发了词人对仕途的失望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挣扎。在学习这首词时,我们可以从意象、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来源:《拟行路难》
热度:0 作者: 鲍照
洛阳的著名工匠把它铸造成金博山炉,经过千砍万镂的精细雕琢,上面刻着秦女携手仙人的图案。它曾陪伴你在清夜欢娱,被放置在帏帐里明烛之前。它外表闪耀着龙鳞般的丹彩,内里散发着麝香芬芳的紫烟。如今你的心意一朝改变,对着这博山炉我只能长叹一生。
来源:《拟行路难》
热度:0 作者: 鲍照
金博山:一种香炉,因其形状像传说中的博山而得名,通常用金属制成。秦女携手仙:传说秦穆公之女弄玉与仙人萧史相恋,二人携手成仙。这里是说博山炉上刻有这样的图案。帏:帐幕。丹彩:鲜艳的色彩。麝芬:麝香的芬芳。
来源:《拟行路难》
热度:0 作者: 鲍照
鲍照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寒门,虽有才华却仕途坎坷。《拟行路难》是他的一组乐府诗,共十八首,主要抒发了他对人生艰难的感慨和对不公平社会现实的愤懑。这首诗可能是以博山炉为喻,表达了女子被男子遗弃后的哀怨,也可能寄托了诗人自身怀才不遇、被人冷落的感慨。
来源:《拟行路难》
热度:0 作者: 鲍照
诗的前半部分详细描绘了金博山炉的精美制作和华丽外观,“千斫复万镂”极言其制作工艺的精细,“上刻秦女携手仙”增添了神秘浪漫的色彩。“承君清夜之欢娱”表明它曾有过陪伴主人欢娱的美好时光。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如今君心一朝异”揭示了情感的突变,形成强烈的对比。女子对着曾经象征美好时光的博山炉长叹,表现出她的...
来源:《拟行路难》
热度:0 作者: 鲍照
1. 鲍照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俊逸豪放,对后世诗歌发展有重要影响。2. 《拟行路难》是乐府诗题,“拟”有模仿之意,鲍照的这组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创新。3. 诗中运用了比兴手法,以博山炉自喻,含蓄地表达情感。
来源:《拟行路难》
热度:0 作者: 鲍照
这首诗以博山炉为线索,先写其精美华贵,暗示女子曾经的美好境遇。接着通过“君心一朝异”的转折,展现出命运的无常。从文学角度看,它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女子的心理变化。从社会层面看,反映了当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和现实的残酷。对于读者来说,可以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同时也...
来源:《春歌》
热度:0 作者: 戚夫人
儿子啊,你已经被封为王;可母亲我,却沦为了奴隶。从早到晚一直舂米,劳作到傍晚,常常感觉自己离死亡很近。
来源:《春歌》
热度:0 作者: 戚夫人
子为王:指戚夫人之子刘如意被封为赵王。母为虏:指戚夫人自己被吕后囚禁,成为奴隶。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来源:《春歌》
热度:0 作者: 戚夫人
戚夫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她生下儿子刘如意,刘邦曾多次想改立如意为太子。刘邦去世后,吕后掌握了大权,她先将戚夫人囚禁起来,让她舂米。戚夫人在痛苦绝望中创作了这首《春歌》。
来源:《春歌》
热度:0 作者: 戚夫人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短短四句,将戚夫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子为王,母为虏”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她命运的巨大落差。“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则生动地描绘出她劳作的艰辛和对死亡的恐惧。整首诗充满了哀怨和绝望,让人感受到了封建宫廷斗争的残酷。
来源:《春歌》
热度:0 作者: 戚夫人
1. 了解汉朝宫廷斗争的历史背景。2. 学习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3.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反映的社会现实。
来源:《春歌》
热度:0 作者: 戚夫人
这首《春歌》是戚夫人在困境中发出的悲叹。从历史背景来看,它反映了封建宫廷中权力斗争的残酷性。戚夫人曾经深得刘邦宠爱,儿子也被封为王,但刘邦死后,她失去了依靠,沦为吕后的阶下囚。从诗歌本身来看,它的艺术价值在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每一句都充满了无奈和痛苦,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戚夫人的悲惨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