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戚氏》
热度:0 作者: 柳永
秋末时节,一场短暂的小雨洒落在庭院屋前。栏杆外的菊花已显稀疏,井边的梧桐枝叶零乱,萦绕着残烟。我心中满是凄凉,望向江关,飞云在暗淡的夕阳间飘荡。当年宋玉悲秋的感慨,正如同我此时面对流水和登山的心境。路途遥远,行人凄惨,厌倦了聆听那陇水潺潺的声音。此时,寒蝉在败叶间吟唱,蟋蟀在衰草中鸣叫,相互呼应,喧...
来源:《戚氏》
热度:0 作者: 柳永
一霎:一阵,一会儿。庭轩:庭院和走廊。槛菊:栏杆外的菊花。井梧:井边的梧桐。宋玉悲感: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家,他作有《九辩》,开篇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感叹,后人常以宋玉悲秋来形容文人对秋天的感慨。陇水:河流名,这里泛指流水声。蛩:蟋蟀。更阑:夜深。绛河:银河。婵娟:形容月亮的美好。绮陌红楼:...
来源:《戚氏》
热度:0 作者: 柳永
柳永一生仕途坎坷,多次科举失利,长期漂泊在外,羁旅生涯的寂寞与怀才不遇的苦闷一直伴随着他。这首《戚氏》大约创作于他晚年,此时他经历了更多的人生挫折,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一个秋末的傍晚,他独自置身于客馆,面对凄凉的秋景,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来源:《戚氏》
热度:0 作者: 柳永
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共二百一十二字,是柳永最长的慢词。词的上片描绘了秋末的凄凉景象,通过“晚秋天”“微雨”“槛菊萧疏”“井梧零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悲凉的氛围,为下文的抒情奠定了基础。“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作者以宋玉自比,抒发了自己的悲秋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感慨。中片由景入情...
来源:《戚氏》
热度:0 作者: 柳永
1. 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他的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2. 《戚氏》是词牌名,柳永的这首《戚氏》是该词牌的代表作。3. 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家,他的《九辩》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悲秋”的主题,对后世...
来源:《戚氏》
热度:0 作者: 柳永
这首《戚氏》是柳永词中的经典之作,它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对往事的回忆,抒发了词人的羁旅之愁、怀才不遇之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在艺术上,这首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善于运用意象,如“晚秋天”“微雨”“槛菊”“井梧”“残烟”“飞云”“夕阳”等,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增强了词的感染力。二是结构严谨,层...
来源:《春思》
热度:0 作者: 贾至
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气飘得远远都是。(可是在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春风依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来源:《春思》
热度:0 作者: 贾至
历乱:零落。欲:一作“去”。惹:引逗,引起。
来源:《春思》
热度:0 作者: 贾至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
来源:《春思》
热度:0 作者: 贾至
此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
来源:《春思》
热度:0 作者: 贾至
这首诗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诗人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春日景象,然而在这样美好的春光中,诗人却满怀愁绪,通过乐景与哀情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愁恨。
来源:《春思》
热度:0 作者: 贾至
整首诗以景起笔,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春景图。草色青青、柳色鹅黄、桃花烂漫、李花飘香,这些生机勃勃的景象构成了一幅明媚的春光图。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这美好的春光中,反而在这看似美好的景象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愁绪和怨恨。“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诗人埋怨东风不能吹散他的愁绪,春日反而更增添了他...
来源:《春日上方即事》
热度:0 作者: 王维
我喜爱阅读高僧的传记,时常查看辟谷的药方。身形如同鸠鸟般瘦弱,打算刻一根鸠形的拐杖;用龟壳来支撑卧床。春天的山色与柳色相映,梨花丛中傍晚的鸟儿隐藏其中。我在北窗下的桃李树旁,悠闲地坐着只是焚香。
来源:《春日上方即事》
热度:0 作者: 王维
高僧传:记载高僧事迹的传记。辟谷方:辟谷是一种不食五谷的养生方法,辟谷方就是相关的药方。鸠形:形容人身体消瘦,如同鸠鸟的形状。刻杖:雕刻拐杖。龟壳用支床:用龟壳来支撑卧床,古人认为龟有长寿的象征意义。
来源:《春日上方即事》
热度:0 作者: 王维
此诗具体创作背景不详。王维一生崇佛,晚年更是吃斋奉佛,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或许创作于他在山中寺院游玩或隐居时,诗中体现出他对佛教修行和闲适生活的追求。
来源:《春日上方即事》
热度:0 作者: 王维
诗的前两句“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直接表明诗人对佛教修行和养生之道的兴趣。中间两联描绘了两种画面,“鸠形将刻杖,龟壳用支床”刻画了诗人清瘦的形象和追求长寿的生活细节;“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则展现了春日山林的美丽景色,动静结合,富有生机。尾联“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将诗人悠闲自在、超脱尘世...
来源:《春日上方即事》
热度:0 作者: 王维
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常常融合了佛教思想。“辟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通过限制饮食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鸠杖”在古代是一种象征尊老的物品,常被赐予老人。
来源:《春日上方即事》
热度:0 作者: 王维
这首诗整体体现了王维对佛教修行和闲适生活的向往。从内容上看,前半部分侧重表现诗人的精神追求,后半部分则描绘了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描写和衬托的手法,以自然之美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维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他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来源:《晚次鄂州》
热度:0 作者: 卢纶
云开雾散,可以望见远远的汉阳城;可要到达仍需一天的路程。商贾们白日睡觉,是知道风平浪静;船夫们夜里呼喊,才发觉水涨潮生。鬓发衰白,与三湘的秋色交相辉映;离家万里,一片归心伴着明月前行。我想起家业,早已随战争荡然无存;哪堪再在江上,听到频繁的军鼓声。
来源:《晚次鄂州》
热度:0 作者: 卢纶
晚次:指晚上到达。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鄂州市。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一日程:指一天的水路。估客:指商人。舟人:指船夫。夜语:晚上说话。潮生:潮水上涨。三湘:湖南境内,即湘江的三条支流:潇湘、资湘、沅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愁鬓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