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明月三五夜》
热度:0 作者: 元稹
在西厢之下等待着月儿升起,微风轻轻拂来,门半掩着虚掩以待。
来源:《明月三五夜》
热度:0 作者: 元稹
待月:等待月亮升起,寓意等待约会的时刻。西厢:一般指西边的厢房,在故事中常是约会之地。迎风:迎着微风。户半开:门半掩着,暗示期待对方到来。
来源:《明月三五夜》
热度:0 作者: 元稹
这首诗出自唐代元稹的《莺莺传》。故事中,崔莺莺让红娘给张生传信,附上此诗。当时崔、张二人互生爱慕,这首诗便是崔莺莺以诗相约张生,明月三五夜即十五月圆之夜,约张生西厢相见。
来源:《明月三五夜》
热度:0 作者: 元稹
短短两句诗,将少女等待情郎时的微妙心理刻画得细腻入微。“待月西厢下”营造出一种静谧、期待的氛围,明月象征着纯洁的爱情,西厢则是幽会的浪漫之地。“迎风户半开”进一步暗示了少女内心的急切与渴望,半开的门既像是一种邀请,又带着一丝羞涩与矜持。整首诗没有直接表达情感,却通过场景和动作让读者感受到了那种含蓄而...
来源:《明月三五夜》
热度:0 作者: 元稹
《莺莺传》是唐代传奇小说,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如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改编自《莺莺传》。此外,以诗传情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表达方式,通过诗歌含蓄地传达情感、约定事宜。
来源:《明月三五夜》
热度:0 作者: 元稹
这首诗虽然简短,但具有丰富的内涵。从文学角度看,它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含蓄之美,以景写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从文化角度看,它反映了古代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束缚下,通过巧妙的方式表达爱情、追求自由的生活状态。同时,它也成为了中国爱情文学中的经典意象,为后世描绘爱情故事提供了灵感和范例。
来源:《长平箭头歌》
热度:0 作者: 李贺
用漆灰、枯骨粉末和丹水的沙子混合在一起,那古代战场上凄惨的血迹生出了铜锈花。饰有白翎的金竿箭在风雨中销蚀殆尽,只留下几支三棱的残箭如同狼牙。我骑着两匹马在平原上寻觅,在驿站东边那满是蒿草的石田坞下。风猛日短,星辰稀疏,黑沉沉的战旗被雨打湿,在夜空里悬挂。阵亡将士的魂魄在啼哭,身体消瘦,酒瓶子倒空,还...
来源:《长平箭头歌》
热度:0 作者: 李贺
漆灰骨末丹水沙:漆灰、骨末和丹水的沙子,可能是指战场上混合着各种杂物的景象。铜花:指铜锈。白翎金竿:装饰着白翎的金竿箭。三脊残狼牙:三棱的残箭,像狼牙一样。驿东石田蒿坞下:驿站东边满是蒿草的石田坞下。风长日短星萧萧:风大日短,星辰稀疏。左魂右魄:指阵亡将士的魂魄。酪瓶:酒瓶子。羊炙:烤羊肉。阴火:鬼...
来源:《长平箭头歌》
热度:0 作者: 李贺
此诗创作于李贺对历史遗迹的寻访过程中。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一场大战,赵国战败,四十万降卒被秦将白起坑杀,此地成为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古战场。李贺来到长平古战场,看到了战场上遗留的箭头等遗物,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来源:《长平箭头歌》
热度:0 作者: 李贺
整首诗营造出了一种阴森、凄惨的氛围。开篇描绘了战场上遗物的破败景象,“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铜花”,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战争的残酷。接着通过描写寻访战场的过程,如“风长日短星萧萧,黑旗云湿悬空夜”,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诗中对鬼魂啼哭、阴火等描写,增添了神秘恐怖的色彩,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中牺...
来源:《长平箭头歌》
热度:0 作者: 李贺
1. 长平之战: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战略决战,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2. 李贺:唐代诗人,其诗作多以神话传说、鬼怪灵异为题材,风格独特,有“诗鬼”之称。3. 诗歌意象:诗中运用了如“铜花”“阴火”“断镞”等意象,这些意象具有象征意义,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来源:《长平箭头歌》
热度:0 作者: 李贺
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独特的视角和诡异的风格展现了古战场的惨烈。从语言上看,李贺用词奇特,如“漆灰骨末”“铜花”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情感表达上,诗人既有对历史悲剧的哀伤,又有对现实的批判。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要结合其创作背景,体会诗人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可以学习李贺运用意象来...
来源:《一斛珠》
热度:0 作者: 李煜
美人晨起刚化完晓妆,仅仅略微地涂抹了些檀香。她对着人微微露出了如丁香般的舌尖,轻启樱桃小口,唱起了一曲清歌。她舞动罗袖时,酒渍渐渐洇染了衣衫,因为酒杯太满,不小心被香醇的美酒弄脏了。她慵懒地斜靠在绣床上,娇柔无力,嘴里嚼着红色的绒线,笑着向情郎吐去。
来源:《一斛珠》
热度:0 作者: 李煜
晓妆:早晨的妆饰。沉檀:沉香和檀香,这里指女子用的香料。些儿个:少许,一点点。丁香颗:形容女子舌尖如丁香般小巧可爱。樱桃破:形容女子张开樱桃般的小口唱歌。裛(yì):沾湿。殷色可:指酒渍的颜色很好看。香醪(láo):美酒。涴(wò):弄脏。无那(nuó):无奈,这里形容娇柔的样子。红茸:红色的绒线。...
来源:《一斛珠》
热度:0 作者: 李煜
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说法认为是李煜描写宫廷生活中女子的情态之作。李煜作为南唐后主,生活奢华,宫廷中多有歌舞宴乐之事,这首词可能是他对宫廷女子的细致观察后创作出来的,展现了宫廷女子的娇俏与生活片段。
来源:《一斛珠》
热度:0 作者: 李煜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的形象和她的生活场景。上阕通过描写女子的妆容、神态和歌声,展现出女子的娇美与灵动。“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简洁地勾勒出女子晨起梳妆后的淡雅妆容。“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则生动地表现出女子唱歌时的可爱模样。下阕转而描写女子饮酒后的情景,“罗袖裛残殷...
来源:《一斛珠》
热度:0 作者: 李煜
1.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他的词前期多描写宫廷享乐生活,后期则因亡国之痛,词风变得深沉哀婉,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 “丁香颗”“樱桃破”等都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比喻手法,以物喻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女子的容貌和神态。3. 词是一种韵文形式,有固定的词牌名,《一斛珠》就是一个词牌名,不同的词...
来源:《一斛珠》
热度:0 作者: 李煜
这首《一斛珠》是李煜早期作品的典型代表。从文学角度看,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首先,在描写人物方面,李煜运用了多种手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使女子的形象鲜活生动。其次,语言上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像“沉檀轻注些儿个”“笑向檀郎唾”等词句,用词精准,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女子的神韵。从历史文化角度看...
来源:《七律》
热度:0 作者: 毛泽东
当年在广州同柳亚子先生一同饮茶畅谈的情景至今还未能忘怀,在重庆索要诗作的时候正是黄叶飘零的秋天。时隔三十一年我又回到了昔日的都城,在这暮春的时候有幸读到了您华美的诗篇。您不要牢骚太多而损伤了身体,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不要说昆明湖的水太浅,在这里观赏游鱼要远比在富春江畔更有意义。
来源:《七律》
热度:0 作者: 毛泽东
粤海:指广州。索句:讨要诗作。渝州:指重庆。三十一年:从1919年毛泽东离开北京到1949年返回,前后31年。旧国:故都,指北京。落花时节:暮春,暗喻年老时。华章:对别人诗文的美称,这里指柳亚子的诗。牢骚:烦闷不满的情绪。风物:风光景物,比喻世事。放眼量:放开眼界去衡量。昆明池:指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