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风雨》
热度:0 作者: 李商隐
这首诗以“风雨”为题,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象征着诗人一生的坎坷遭遇和社会的黑暗现实。首联以郭震自比,表达了自己有才华却不被重用的苦闷。颔联通过“黄叶”与“青楼”、“风雨”与“管弦”的对比,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困境中孤独凄凉的处境,同时也揭露了社会的不公。颈联进一步诉说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不幸,新朋旧友都...
来源:《风雨》
热度:0 作者: 李商隐
1.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多以爱情、身世、政治为题材,情感细腻,意境朦胧。2. 用典是李商隐诗歌的一大特色,在这首诗中,他运用了郭震的《宝剑篇》和马周的新丰酒典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强了表现力。3. 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中通过“黄叶”与“青楼”、“风雨”与“...
来源:《风雨》
热度:0 作者: 李商隐
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它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内心的痛苦。从结构上看,全诗四联层层递进,情感逐渐加深。首联点明自己的身世和处境,颔联通过写景进一步烘托出凄凉的氛围,颈联从人际交往方面抒发自己的孤独,尾联则以绝望的心情作结。从艺术手法上看,用典和对比的运用使诗歌更加含蓄深沉,富有感染力。对...
来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热度:0 作者: 王维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来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热度:0 作者: 王维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佳节:美好的节日。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茱萸(zhū 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来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热度:0 作者: 王维
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王维远在他乡,无法与兄弟们共度佳节,心中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便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来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热度:0 作者: 王维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
来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热度:0 作者: 王维
1. 作者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2.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现在还被赋予了敬老的含义。3. 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重阳节的景象,抒发了诗...
来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热度:0 作者: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早期的作品,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整首诗围绕着“思亲”展开,开篇直接点明自己在异乡的孤独处境,“独”和“异”两个字加重了这种孤独感。“每逢佳节倍思亲”则是千古名句,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在佳节时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后两句诗人从对面着笔,不说自己思念...
来源:《生查子》
热度:0 作者: 周紫芝
春寒侵入了翠绿的帷幕,月亮黯淡,云朵飘来飘去。院落里半是晴天,风儿摇动着梨花树。人喝醉了,掩上了金门,悠闲地倚靠在秋千柱上。满眼都是相思之情,却无处诉说这份相思。
来源:《生查子》
热度:0 作者: 周紫芝
翠帷:翠绿的帷幕。金铺:门上的铜制兽面环钮,代指门。
来源:《生查子》
热度:0 作者: 周紫芝
周紫芝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社会动荡不安。这首词可能创作于他某个春日的夜晚,词人在醉酒后,面对春景,心中涌起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来源:《生查子》
热度:0 作者: 周紫芝
上阕描绘了一幅清冷的春夜图。“春寒入翠帷,月淡云来去”,春寒侵入帷幕,营造出一种寒冷、孤寂的氛围。“月淡云来去”,黯淡的月光和飘来飘去的云朵,更增添了几分凄凉。“院落半晴天,风撼梨花树”,半晴的院落,风儿摇动着梨花树,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下阕描写了词人醉酒后的状态和内心的相思之情。“人醉掩金铺...
来源:《生查子》
热度:0 作者: 周紫芝
1. 周紫芝是南宋初期词人,其词风格清丽自然,多写个人生活情趣和相思之情。2. 《生查子》是词牌名,本词同样采用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两仄韵。3. 词中运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通过描写春夜的景色,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和相思之情。
来源:《生查子》
热度:0 作者: 周紫芝
这首词围绕着春夜的景色和词人的相思之情展开。在学习时,我们可以这样把握:1. 感受词中的景:春寒、淡月、浮云、半晴院落、风中梨花树等景色,共同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要体会这些景色对表达情感的作用。2. 体会词人的情感:从醉酒、掩门、倚秋千柱等动作,以及“满眼是相思,无说相思处”的直白表达中,感受词人...
来源:《哭刘司户蕡》
热度:0 作者: 李商隐
一路上人们都在议论刘蕡的冤屈贬谪,所说的都是他一心为了国家的中兴。徒然听说贾谊被贬谪远方,却不能像孙弘那样等待被拜相重用。江面辽阔只能回首眺望,天空高远只能捶胸悲叹。去年与你送别的地方,如今春雪铺满了黄陵。
来源:《哭刘司户蕡》
热度:0 作者: 李商隐
刘司户蕡:刘蕡,字去华,幽州昌平(今属北京)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 年)应贤良方正科考试,在对策中猛烈抨击宦官专权,要求改革政治,考官害怕得罪宦官,不敢录取他,后遭宦官诬陷,被贬为柳州司户参军,客死他乡。冤谪:指刘蕡蒙冤被贬谪。中兴:国家由衰落而复兴。迁贾谊:贾谊是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因遭...
来源:《哭刘司户蕡》
热度:0 作者: 李商隐
此诗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 年)。刘蕡是李商隐的好友,他在唐文宗大和二年(828 年)应贤良方正科考试时,因抨击宦官专权而被贬。后来,刘蕡又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最终客死他乡。李商隐对刘蕡的遭遇深感同情和悲愤,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悼念他。
来源:《哭刘司户蕡》
热度:0 作者: 李商隐
这首诗是李商隐为悼念好友刘蕡而作,表达了对刘蕡蒙冤被贬、怀才不遇的深切同情和悲愤之情。首联“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通过人们对刘蕡冤屈的议论,突出了他为国家中兴而直言进谏的可贵精神。颔联“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以贾谊和公孙弘作比,既感叹刘蕡的被贬,又惋惜他未能得到重用。颈联“江阔惟回首,天高但...
来源:《哭刘司户蕡》
热度:0 作者: 李商隐
1.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其诗多以爱情、政治、咏史等为题材,风格绮丽绵邈、含蓄深沉。2. 贤良方正科是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唐沿汉制,作为制科的一种,主要考察考生的政治见解和才能。3. 用典是李商隐诗歌的一大特色,他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贾谊和公孙弘的典故,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