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满庭芳》
热度:0 作者: 苏轼
三十三年过去了,如今还有谁在世呢?算起来只有您和这长江了。您如那凛然苍桧,经霜的枝干坚韧无双。听说在司州的古县,云溪之上,有您那竹坞松窗的居所。若不是因为送陈慥,您怎么会来到我所在的地方呢?稀稀疏疏的雨刚过去,风吹树林,枝叶舞动,仿佛烟盖云幢。我愿以此景邀请您,一同把酒喝干。我这居士和您先生都已老去...
来源:《满庭芳》
热度:0 作者: 苏轼
王长官:弃官后隐居黄州三十三年,黄人称之为王先生。陈慥:字季常,眉州青神(今属四川)人,是苏轼的好友。司州:指光州,治所在今河南潢川。竹坞松窗:指清幽的居所。居士:苏轼自指。残釭:残灯。逢逢:鼓声。
来源:《满庭芳》
热度:0 作者: 苏轼
此词是苏轼为送王长官而作。王长官弃官隐居黄州三十三年,因送陈慥拜访苏轼,苏轼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词。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生活清苦,但他在这里结交了不少朋友,王长官就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体现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
来源:《满庭芳》
热度:0 作者: 苏轼
词的上阕开篇以“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感慨时光流逝,突出王长官的长寿和坚韧,将他比作“凛然苍桧”,赞美其品格。“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描绘了王长官隐居之地的清幽,也侧面表现了他的高雅志趣。“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则表达了对王长官来访的惊喜和感激。下阕“摐摐,疏雨过,风林...
来源:《满庭芳》
热度:0 作者: 苏轼
1.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风格豪放豁达,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2. 《满庭芳》是词牌名,有多种格律,此词为双调九十五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十一句四平韵。3. 这首词运用了比喻、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如将王长官比作苍桧,...
来源:《满庭芳》
热度:0 作者: 苏轼
这首《满庭芳》是苏轼与友人交往中的佳作。从内容上看,它不仅展现了苏轼与王长官之间深厚的友情,也反映了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在艺术特色方面,词的语言质朴自然,却又充满了情感张力。上阕着重刻画王长官的形象和他的隐居环境,下阕则侧重于描绘与王长官相聚和离别的场景,情景交融,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
来源:《田园作》
热度:0 作者: 孟浩然
我家的破旧房屋远离尘世的喧嚣,祖先一直以来都培养恬静寡欲的性情。我选择的住处临近隐士居住的地方,种植的果树超过千株。而我听任命运的推移变化,三十岁还未得到机遇。舞剑读书的时光渐渐过去,栖身田园却一事无成,时光空自流逝。清晨起来我总是思绪万千,白天坐着常常少有所悟。我羡慕那冲天高飞的鸿鹄,羞于和争食的...
来源:《田园作》
热度:0 作者: 孟浩然
弊庐:破旧的房屋。尘喧:尘世的喧嚣。惟先:祖先。养恬素:培养恬静寡欲的性情。卜邻:选择邻居,这里指选择住处。三径:西汉末,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推迁:推移变迁,这里指命运的变化。未遇:没有得到机遇,指没有做官。书剑:读...
来源:《田园作》
热度:0 作者: 孟浩然
此诗创作于孟浩然三十岁左右时。当时他尚未入仕,虽然生活在田园风光中,但内心渴望能够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现实却让他屡屡受挫,始终未能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来源:《田园作》
热度:0 作者: 孟浩然
这首诗前半部分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居住在远离尘嚣的地方,种植果树,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田园景象。但后半部分笔锋一转,诗人开始倾诉自己的苦闷和无奈。他感慨时光流逝,自己却一事无成,渴望像鸿鹄一样冲天高飞,却只能在采樵路上悲歌。诗中通过对比鸿鹄和鸡鹜,鲜明地表达了诗人不屑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的高尚...
来源:《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热度:0 作者: 李益
傍晚独坐被微风的声响惊动,临窗冥想思绪悠然。推开门又吹动了竹丛,还以为是老友前来。竹叶上的露珠不时滴下,渐渐润泽了阶下的青苔。风啊,什么时候能吹进帘栊,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
来源:《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热度:0 作者: 李益
暮坐:傍晚时坐着。临牖(yǒu):临窗。牖,窗户。故人:老朋友。何当:何时能够。幌(huǎng):窗帘。绿琴:琴的美称。
来源:《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热度:0 作者: 李益
这首诗创作于李益与苗发、司空曙交往时期。他们均为中唐诗人,彼此间情谊深厚。在一个暮晚时分,李益独坐窗前,被微风触动情思,思念起远方的友人,于是写下此诗以寄怀。
来源:《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热度:0 作者: 李益
全诗以“风”为线索,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充满情思的画面。开篇“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通过“惊”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在傍晚独坐时被微风惊扰的状态,引出下文的悠悠思绪。“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把诗人盼友至的急切心理刻画得细腻入微,富有生活情趣。“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寂静,...
来源:《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热度:0 作者: 李益
李益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其诗作多以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明快,也有一些描写日常生活和情感的作品,如这首《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微风、竹子、露珠、青苔等自然景象,虚写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诗歌意境深远。
来源:《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热度:0 作者: 李益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从环境描写入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为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做铺垫。“疑是故人来”一句是情感的转折,将诗人内心的期待瞬间展现出来。最后借风拂琴埃,含蓄地表达了希望与友人相聚交流的愿望。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让读者能深刻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来源:《答武陵太守》
热度:0 作者: 王昌龄
我仗剑远游千里,斗胆向您进一言。我曾是信陵君的门客,决不会辜负您对我的恩情。
来源:《答武陵太守》
热度:0 作者: 王昌龄
仗剑:持剑,佩剑。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大梁客:指战国时魏国的信陵君的门客。大梁是战国时魏国都城,在今河南开封。信陵:即信陵君,战国时魏昭王少子,名无忌,封信陵君,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
来源:《答武陵太守》
热度:0 作者: 王昌龄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武陵太守可能与王昌龄有一定的交往,在交往中对王昌龄有所恩遇,王昌龄便作此诗以表感激与忠诚。
来源:《答武陵太守》
热度:0 作者: 王昌龄
这首诗以“仗剑行千里”开篇,塑造了一个侠肝义胆、豪迈洒脱的自我形象,体现出诗人的壮怀与气概。“微躯敢一言”则一转,以谦卑的口吻引出下文。后两句运用典故,以战国时信陵君的门客自比,表明自己会像信陵君的门客忠于信陵君那样,不会辜负武陵太守的恩情,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诗人重情重义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