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热度:0 作者: 李益
诣:到,拜访。广宣:一位僧人,与李益有交往。霜景秋:指霜秋的景色。户钩:开门的工具。
来源:《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热度:0 作者: 李益
此诗创作于李益拜访广宣和尚之时,当他来到红楼院,却发现广宣并不在,于是写下这首诗留在那里。广宣是一位僧人,在当时的文学圈子中与一些文人有交往,李益与他也有一定的情谊,此次拜访不遇便留下此作。
来源:《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热度:0 作者: 李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景图,前两句“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通过描写经霜变红的柿叶和澄澈的蓝天,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的秋景图,为全诗奠定了宁静而优美的基调。“倚”字将蓝天与红楼拟人化,生动地表现出两者相依相偎的景象。后两句“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则从写景转入叙事,诗人隔着窗户看到竹子...
来源:《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热度:0 作者: 李益
李益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其诗风豪放明快,以边塞诗最为著名,代表作有《夜上受降城闻笛》等。他擅长七言绝句,其作品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秋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来源:《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热度:0 作者: 李益
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先是描绘了秋景,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宁静。然后通过诗人的行动,展现出他对竹子的喜爱以及寻友不遇后的心理状态。从艺术手法上,诗中的写景非常出色,如“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将秋天的色彩和天空的澄澈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通过“隔窗爱竹无人问”这样的细节,将自己的情感细...
来源:《遣悲怀三首》
热度:0 作者: 元稹
其一: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小女儿,自从嫁给我这个贫穷的人后,事事都不如意。你看到我没衣服穿,就翻箱倒柜地帮我找;我软磨硬泡让你买酒,你就拔下金钗去换钱。你心甘情愿地用野菜充饥,靠古槐的落叶来添柴做饭。如今我的俸禄超过十万,却只能为你祭奠,为你超度。其二:过去我们开玩笑说死后的事,如今都一一出现在眼前...
来源:《遣悲怀三首》
热度:0 作者: 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东晋宰相谢安最偏爱他的侄女谢道韫。这里以谢公的小女儿比喻韦丛,说明韦丛出身名门。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这里是诗人自比。荩箧:竹编的箱子。泥:软磨硬缠。长藿:长长的豆叶,可用来做菜。营奠复营斋:办祭奠,超度亡灵。邓攸无子寻知命:邓攸,晋人,字伯道,战乱中舍子保侄,后终生无子。知命,指...
来源:《遣悲怀三首》
热度:0 作者: 元稹
这三首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 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他的原配妻子韦丛于元和四年(809 年)七月去世,年仅二十七岁。此组诗是元稹为怀念亡妻韦丛而作。
来源:《遣悲怀三首》
热度:0 作者: 元稹
这三首诗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是悼亡诗中的经典之作。第一首通过描写妻子生前为家庭的付出,如“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生动地展现了夫妻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同时,“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则形成了今昔对比,更增添了诗人的悲痛之情。第二首中,“昔日戏言...
来源:《遣悲怀三首》
热度:0 作者: 元稹
1.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2. 悼亡诗,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元稹的这三首《遣悲怀》将悼亡诗推向了新的高度。3. 用典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这三首诗中运用了...
来源:《遣悲怀三首》
热度:0 作者: 元稹
《遣悲怀三首》以其真挚的情感、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古代悼亡诗的典范。诗人通过回忆与妻子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和愧疚之情。在艺术上,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没有刻意的雕琢,但却能打动人心。同时,诗人运用了对比、用典等手法,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意境更加深远。对于读者来说...
来源:《钓鱼诗》
热度:0 作者: 李贺
秋天的水面上垂钓着红色的荷花,仙人在等待着洁白的书信。菱丝缠绕着孤独的茧丝,菰米中藏着两条鱼儿。倾斜的竹子垂落在清澈的池塘上,长长的钓丝贯穿在碧绿的天空中。鱼饵悬挂着春天的蜥蜴,鱼钩坠着小蟾蜍。詹子的情感无限,龙阳君的遗憾还有很多。看着烟雾弥漫的水滨上,楚国女子泪水沾湿了衣襟。
来源:《钓鱼诗》
热度:0 作者: 李贺
红渠:即红荷。素书:古人以白绢作书,故以称书信。菱丝:菱蔓。菰米:俗称茭米,生浅水中,实如米,可做饭。詹子:即詹何,战国时的隐者,善钓。龙阳:指龙阳君,战国时魏安釐王的男宠。
来源:《钓鱼诗》
热度:0 作者: 李贺
李贺一生仕途坎坷,怀才不遇。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在人生困境中,借钓鱼这一意象来抒发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对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等都可能融入其中。同时,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也反映出他丰富的学识和独特的文学表达。
来源:《钓鱼诗》
热度:0 作者: 李贺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幅清幽的钓鱼场景,秋水、红渠、菱丝、菰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仙人待素书”增添了一份空灵之感。中间“斜竹垂清沼,长纶贯碧虚”画面感十足,将视觉上的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而“饵悬春蜥蜴,钩坠小蟾蜍”则有些奇特,打破了常规钓鱼饵料的印象,或许暗示着诗人与众不同的追求...
来源:《钓鱼诗》
热度:0 作者: 李贺
李贺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多以神话传说、鬼怪灵异为题材,想象丰富,辞藻瑰丽,被后人称为“诗鬼”。诗中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如詹子和龙阳君的典故,用典可以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表达更加含蓄委婉。同时,诗歌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来营造意境,通过对秋水、红渠、菱丝等意象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
来源:《钓鱼诗》
热度:0 作者: 李贺
从整体来看,这首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景,描绘了一个钓鱼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清幽的环境中。后半部分抒情,借助典故和楚女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在诗中可能将自己比作钓鱼人,等待着机遇的到来,就像仙人等待素书一样。然而,现实却让他充满遗憾,如同龙阳君的恨有余。而楚...
来源:《风雨》
热度:0 作者: 李商隐
我就像当年的郭震一样,空有《宝剑篇》却无人赏识,一生漂泊,几乎就要在羁旅中耗尽自己的一生。黄叶在风雨中飘落,而高楼上却依然传来悠扬的管弦乐声。新结识的朋友遭到浅薄世俗的诋毁,旧日的好友也因种种机缘而分隔两地。我心中已经断了在新丰美酒中销愁的念头,可即便如此,这借酒消愁的钱又要花掉多少呢?
来源:《风雨》
热度:0 作者: 李商隐
《宝剑篇》:唐代郭震(字元振)所作。郭震向武则天呈献《宝剑篇》,得到武后赏识。这里作者以郭震自比,暗示自己有才华却不被重用。羁泊:羁旅漂泊。穷年:终年,一辈子。青楼:本指华丽的楼房,这里指显贵人家。新知:新结交的朋友。薄俗:浅薄的世俗风气。旧好:旧日的好友。新丰酒:唐代马周未发迹时,西游长安,宿新丰...
来源:《风雨》
热度:0 作者: 李商隐
此诗大约作于诗人晚年羁泊异乡期间。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长期沉沦下僚,漂泊异乡。他虽有远大的抱负和才华,但在当时腐朽的政治环境下,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在羁旅漂泊中度过一生。这首诗便是他在这种境遇下,感慨身世、抒发悲愤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