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秦淮杂诗二十首》
热度:212 作者: 王士祯
  一年多来,我一直在极度思念留恋南京,为南京的“秣陵舟"和”秦准水上楼”而梦绕魂牵。  那个令人难忘的春季,一连十几天吹着微风下着细雨,整个大地笼罩在水雾中,一片朦胧,浓春如残秋般疏淡、清幽。
来源:《夏夜叹》
热度:109 作者: 杜甫
  永日:夏日昼长,故称。不可暮:言似乎盼不到日落。  毒我肠:热得我心中焦躁不安。我,一作“中”。  飘飖(yáo):风吹貌。  昊(hào)天:夏天。华月:明月。  延:招来。  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即阴历五月。  轩:窗。  虚明:月光。  羽虫:夜飞的萤火虫。  巨细:大小。  自适:自得...
来源:《陇西行四首》
热度:210 作者: 陈陶
  这四首一组咏史边塞诗,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就是反对穷兵旧武的侵略战争,主张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称赞陈陶其诗:“以负神仙之术,或露王霸之说。”他对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性质,他还是了然清楚,对于那种“黠虏迢迢未肯和”的情况,他还是主张“不斩天骄莫议归”的。然而在这里,却是他...
来源:《陇西行四首》
热度:174 作者: 陈陶
  其一  汉朝君主夺回了东边的封地于是报告平安,却没有人在宫殿议论在边疆的士兵。  就算侥幸夺得了林胡地区,这些河荒戈壁的地方也是寸草不生。  其二  誓死要横扫匈奴个个都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真怜那无定河边暴弃的粼粼白骨,还是少妇们春闺里思念的梦中人。   其三  在陇地多...
来源:《论诗》
热度:137 作者: 赵翼
  ⑴论诗:这组诗,《瓯北诗钞》五首全录,而《瓯北集》仅录四首,并无“少时学语苦难圆”一首。  ⑵满眼:充满视野。生机:生气,朝气,活力。转化钧(jūn):谓大自然的化育如转轮,变化无穷。化,造化,即大自然。钧,制陶器所用的转轮,这里指造化的力量。  ⑶天工:天然形成的高超技艺。人巧:人的智慧所创造...
来源:《放言五首》
热度:213 作者: 白居易
  第一首诗放言政治上的辨伪。“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首联二句单刀直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臧生奸而诈圣,宁子智而佯愚,表面上的作伪差不多,但性质不同。然而可悲的是,世人只爱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却不晓得世间还...
来源:《醉中对红叶》
热度:91 作者: 白居易
关于《醉中对红叶》,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无法确定,因为白居易这首诗并未提及具体的事件或情境。然而,从诗中的内容可以推测出一些背景信息。诗中描述了作者酒醉之时与红叶对话的场景。他对红叶进行思考和询问,表达了对时间流转、岁月更迭的感慨和思考。在这个场景中,可能是白居易沉浸在酒后的情绪中,或者在一个秋天的时...
来源:《醉中对红叶》
热度:234 作者: 白居易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和感慨。首先,诗人描述自己站在秋天的尽头,凝望着风中红叶,与酒为伴度过了许多年月。"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饮酒作乐的境遇。接下来,诗人通过"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这两句,将自己在酒醉时的面容与红叶进行了对比。醉态如...
来源:《上之回》
热度:84 作者: 李白
  ⑴上之回: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十六列于《鼓吹曲辞·汉铙歌十八曲》。西汉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汉武帝自雍县(陕西凤翔南)北出萧关,通回中道,其歌盖为美武帝令月支匈奴臣服于汉而作。李白这首诗反其意而用之,变美为刺。  ⑵三十六离宫:汉代在长安附近有三十六离宫。《后汉书·班固传》:“离宫别馆...
来源:《过云木冰记》
热度:134 作者: 黄宗羲
此文是黄宗羲在四明山区,见到冬天树木上结成冰衣冰花而写成的一篇游记。作者由木冰而有感而发,提出大自然与社会千变万化,指出“同一寒暑有不听命于造化之地,同一过忒,有无关系于吉凶之占”,由此得出结论,人世治乱之数,也应认识并遵循这一规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岁在壬午”到“虽一叶一茎之微,亦莫不...
来源:《过云木冰记》
热度:75 作者: 黄宗羲
[1]过云:浙江四明山内的一个地段。据唐代陆龟蒙《四明山诗序》云:“山中有云不绝者二十里,民皆家云之南北,每相徙,谓之过云。”木冰:一种自然现象,雨着木即凝结成冰。又称“木介”。[2]壬午:指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3]晦木:黄宗羲的弟弟,名宗炎,世称立溪先生。泽望:亦作者弟弟,名宗曾,号缩斋...
来源:《别赋》
热度:97 作者: 江淹
  《别赋》通过铺排描写各种类型人物离别的感受,集中表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一主题,突出了离别给人造成的痛苦,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文章眉目清晰,次序井然。其结构类似议论文,开宗明义,点出题目,列出论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首段总起,泛写人生离别之悲,”黯然销魂“四字为全文抒情定下基调...
来源:《别赋》
热度:59 作者: 江淹
  清·何焯:文法与《恨赋》同而气舒词丽,一起尤警。通篇只写“黯然销魂”四字。赋家至齐、梁,变态已尽,至文通已几乎唐人之律赋矣。特其秀色,非后人之所及也。(于光华《重订文选集评》)   清·李元度:总起总收,中分七段平叙。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或就春说,或就秋说,或合春秋、兼四时说。炼句各极其妙,而一...
来源:《李夫人赋》
热度:169 作者: 刘彻
  你的姿容纤弱而美好啊,可叹性命短暂不长久,装饰了新宫久久期待着你啊,你却消失了身影不再回归故乡。荒草丛生一片凄凉景象啊,你身处幽暗之地令我神伤,把车马停在陵墓旁啊,长夜漫漫何时天明?秋气寒凉令我心中惨痛啊,那可人的桂枝玉陨香销,我的灵魂孤独地思恋着远方的你啊,精神脱离躯体四方漫游。长期寄情于地下...
来源:《拔蒲二首》
热度:116 作者: 佚名
  青蒲衔紫茸:出自谢灵运《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中的诗句“新蒲含紫茸”。五湖:即太湖。 “与君”两句:意为女子与情人一起拔蒲,因为感到快乐而拔蒲心不在焉,才会“竟日不成把”。
来源:《观沧海》
热度:141 作者: 曹操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
来源:《江城子》
热度:68 作者: 秦观
  此词抒写别恨,为怀人伤别之作。按秦观熙宁、元丰及元祐间多次入京出京。此词所咏为春令。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三月,秦观坐党籍,改馆阁校勘,出为杭州通判。其离京时间,正与词中“飞絮落花时候”相合。词当作于此时。此外几次离京,则多在秋冬间。
来源:《减字木兰花》
热度:69 作者: 吕本中
 此词约作于北宋灭亡,宋室南渡以后。
来源:《酷相思》
热度:167 作者: 程垓
  ①酷相思:词牌名。双调,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一叠韵。  ②欲坠:指天上月轮西垂,黎明将至。  ③奈离别:意思是说无法对付离别,不得不就此分手。奈:奈何,无奈。  ④真个是:即真是,真的是。  ⑤无计:没有办法。  ⑥供憔悴:指双方因离别都呈现出一副憔悴的面容。供:供奉,词中引申为“呈现”。...
来源:《秦楼月》
热度:153 作者: 向子諲
  ⑴秦楼月:又名忆秦娥。双调﹐四十六字。前段五句﹐三仄韵﹐一叠句﹐二十一字。后段五句﹐三仄韵﹐一叠句﹐二十五字。  ⑵芳菲歇(xiē):指春残花谢的景况。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词:“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⑶故园:这里指沦陷的国土。  ⑷目断:望断。  ⑸可堪(kān):何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