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酬尚颜》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齐己浏览量:85

取尽风骚妙,名高身倍闲。

久离王者阙,欲向祖师山。

幕府秋招去,溪邻日望还。

伊余岂酬敌,来往踏苔斑。

《酬尚颜》拼音版
chóu shàng yán
[ [ táng cháo ] ]
jìn fēng sāo miào , , míng gāo shēn bèi xián       
jiǔ wáng zhě què , , xiàng shī shān       
qiū zhāo , , lín wàng hái       
chóu , , lái wǎng tái bān
酬尚颜译文
你已经汲取了诗歌创作的所有精妙之处,声名远扬却又能享受着格外悠闲的生活。长久地离开了帝王的宫阙之地,一心想着前往那祖师所在的山中修行。幕府在秋天的时候将你招去任职,而溪边的邻居每日都盼望着你归来。我又哪里能与你相匹敌呢,只能在往来之间,脚下踏过那斑驳的青苔。
酬尚颜注解
  1.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泛指文学、诗歌创作的风格和技巧。这里指诗歌创作的精妙之处。
  2. 王者阙:指帝王居住的宫殿,代指朝廷、京城。
  3. 祖师山:可能是指有佛教祖师修行或驻锡的山,结合作者齐己是僧人身份,此处可能与佛教修行相关。
  4. 幕府:古代将帅在外临时设置作为府署的营帐,后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这里指有人在幕府任职,邀请尚颜前往。
  5. 伊余:“伊”为发语词,“余”即“我”,这里是作者齐己自指。
  6. 酬敌:这里指在诗歌创作或其他方面与尚颜相抗衡、匹敌。
酬尚颜创作背景
齐己是唐代著名的诗僧,这首诗是他酬答尚颜之作。尚颜也是一位诗人兼僧人,两人可能在诗歌创作和佛法修行上有共同的兴趣和交流。从诗中 “久离王者阙,欲向祖师山” 可以看出尚颜可能有着离开世俗官场、回归山林修行的想法,而 “幕府秋招去” 又表明他受到了幕府的邀请暂时离开。齐己在诗中表达了对尚颜的赞赏和自谦,具体创作背景可能是在尚颜应幕府之邀离开又未归之时,齐己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酬尚颜赏析

《酬尚颜》这首诗,开篇“取尽风骚妙,名高身倍闲”,高度赞扬了尚颜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说他已经领悟并掌握了诗歌的精妙之处,声名远扬的同时还能保持闲适的心境,这是一种难得的境界。接着“久离王者阙,欲向祖师山”,写出了尚颜的人生选择,他远离了繁华的京城和朝廷,向往着祖师修行的山林,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志向。

“幕府秋招去,溪邻日望还” 这两句则描绘了尚颜当下的生活状态,秋天应幕府之邀而去任职,但溪边的邻居们却每日都盼望着他归来,从侧面反映出尚颜为人所喜爱和牵挂。最后 “伊余岂酬敌,来往踏苔斑”,齐己以自谦的口吻表示自己难以与尚颜相匹敌,只能在往来之间,踏着斑驳的青苔,流露出一种对尚颜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描绘出一种宁静、清幽的生活场景。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思念,又展现了诗人自己的心境和生活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唐代诗僧们的生活和精神追求,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作者齐己介绍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相关作品

酬尚颜上人

紫绶苍髭百岁侵,绿苔芳草绕阶深。

不妨好鸟喧高卧, 切忌闲人聒正吟。

鲁鼎寂寥休辨口,劫灰销变莫宣心。

还怜我有冥搜癖,时把新诗过竹寻。

酬尚颜

取尽风骚妙,名高身倍闲。

久离王者阙,欲向祖师山。

幕府秋招去,溪邻日望还。

伊余岂酬敌,来往踏苔斑。

中秋月

空碧无云露湿衣,群星光外涌清规。

东楼莫碍渐高势,四海待看当午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半夜婵娟影,正对五侯残酒池。

读李白集

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

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

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圃。

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

行路难

下浸与高盘,不为行路难。

是非真险恶,翻覆作峰峦。

漆愧同时黑,朱惭巧处丹。

令人畏相识,欲画白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