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折杨柳枝歌》原文
朝代:南北朝 作者:北朝乐府浏览量:151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

《折杨柳枝歌》拼音版
shé yáng liǔ zhī
[ [ nán běi cháo ] ] běi cháo
wèn suǒ , , wèn suǒ       
ā jià , , jīn nián xiāo
折杨柳枝歌古诗译文

问这位女子在想些什么,在思念些什么。阿婆已经答应把女儿嫁出去了,可到现在还没有消息。

折杨柳枝歌古诗注解
  • 何所思:想什么。
  • 何所忆:思念什么。
  • 阿婆:指祖母或老年妇女。这里是女子的长辈。
  • 许嫁:答应把女儿嫁出去。
折杨柳枝歌创作背景

北朝乐府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这些民歌的作者主要是鲜卑族和其他北方民族。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漂泊不定。这首《折杨柳枝歌》反映了当时女子对于婚姻大事的期盼与担忧,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写照。

折杨柳枝歌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问答的形式开篇,直接引出女子的心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两个问句营造出一种关切的氛围。女子的回答“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直白地表达出她内心的焦虑和不安。阿婆已经答应了婚事,然而却迟迟没有消息,女子的期盼与等待跃然纸上。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待嫁女子的心理状态。

折杨柳枝歌知识点

北朝乐府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语言简洁明快,情感表达直接,多反映社会生活、战争、爱情等主题。北朝乐府的诗歌形式较为自由,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折杨柳枝歌讲解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体现了北朝乐府民歌的典型特点。在艺术手法上,它采用了问答体,这种形式使诗歌更具对话感和现场感,能够让读者更直接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在内容上,它聚焦于女子的婚姻问题,这是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北朝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作者北朝乐府介绍
【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下来的数量不多,总共约有七十余首。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其余属于《杂歌谣辞》和《杂曲歌辞》。《鼓角横吹曲》是北方民族用鼓和角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其歌词的作者主要是东晋以后北方的鲜卑族和氏、羌等族的人民。其中虽然也有汉语歌词,但很多是用鲜卑等语言歌唱的。后来到北魏太武帝以后,北方各族与汉族在文化上进行了大融合,于是这些民歌就经过翻译先后传入南朝的齐、梁,并由梁朝的乐府机关保存下来,所以称为《梁鼓角横吹曲》。《杂歌谣辞》和《杂曲歌辞》收录的则多是徒歌和谣谚。北朝乐府民歌的题材范围比南朝的广阔,可以说是比较生动地反映了北朝丰富的社会生活、壮丽的山川景物和北方人民乐观、粗犷的精神面貌。有些作品具有明显的现实性、战斗性。在艺术上,北朝乐府体裁多样,语言质朴、生动,风格豪放刚健。其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都是南朝乐府民歌所不及的。
北朝乐府相关作品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陇头歌辞

其一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

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其二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其三

陇头流水,鸣声呜咽。

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李波小妹歌

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裳逐马如卷蓬。

左射右射必叠双。

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

折杨柳枝歌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

折杨柳枝歌

敕敕何力力,女子临窗织。

不闻机杼声,只闻女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