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成语大全
解释:厕足:插足。在里面插一脚。
出处:宋 文天祥《满江红 代王夫人作》:“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解释:形容十分仇恨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
解释:犹言吟风弄月。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出处:《诗经·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櫜弓矢。”
解释:载戢:装运收藏;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引申为战争。将武器收藏起来。指不再诉诸武力...
出处:《元史·魏初传》:“请自今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岁,各举一人自代。所举不当,有...
解释:磨炼品格、节操。
解释:形容反响极快。
出处:《诗·大雅·云汉》:“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解释:靡:无,没有;孑遗:遗留,剩余。没有剩余。
出处:宋·韦居安《梅裥诗话》上卷:“他人欲隐括此意,非累数十言不可,而公以二十八字尽之...
解释:谓把丰富的内容概括为极少的文字。
解释:指某件事自己参与在内。
出处:《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解释: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出处:黄人《序》:“然则操斯文进退去取之枋者,其犹横分区域,橛守成规。”
解释:拘守已有的规章制度
出处:《明史 叶向高传》:“忠贤乃时毛举细故,责向高以困之。”
解释: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解释:汤:沸水;火:战火。指不畏凶险
出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解释: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出处: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清平世界,浪荡乾坤,你怎么当街里打人。”
解释:浪荡:同“朗朗”,明朗;乾坤:天地。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出处:《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解释: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出处: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厥后遭际时会,擢授京尹。”
解释:同“遭遇际会”。
出处:《后汉书·边韶传》:“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
解释:指无稽之谈。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5回:“金石书画,固是他平生嗜好,也是他的独擅胜场。”
解释:独:独自;擅:据有;胜场:取胜的场地。比喻技艺高超
出处:《晋书·刘元海载记》:“大丈夫若遭二祖,终不令二公独擅美于前矣。”
解释:独:独自;擅:据有。单独占据美名或美好的事物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解释:经纶:整理丝缕,比喻治理国家,也指政治才能。充分施展政治才能。
出处:宋·辛弃疾《水龙吟·寄题京口范南伯知县文官花》词:“倚阑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
解释:碧:青绿色;朱:大红色。把绿的看成红的。形容眼花不辨五色
出处:《南史·徐勉传》:“今昔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解释:止:只,仅。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大约骚人咏士以此花红若施脂,弱如扶病,近乎闺阁风...
解释:扶病:支持病体。弱得像支撑着病体一样。形容身体非常虚弱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原来他因为自己辛苦一生,遭际不偶,此番回家,...
解释:同“遭逢不偶”。
出处:《南史 刘穆之传》载,刘裕召刘穆之为主簿(军吏),穆之“坏布裳为裤”,往见刘裕。...
解释:裳,下衣,指老百姓的服装;裤,指军装。后以之代指从军。
出处:三国魏·繁休伯《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解释:形容非常悲伤。
出处:郑振铎《论武侠小说》:“于是,国字号的东西,又蜂然的遭逢时会,一时并起。”
解释:同“遭遇际会”。
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怀沙》:“刓方以为圆兮,常度未替。”
解释:《楚辞 九章 怀沙》:“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王逸注:“言人刓削方木,欲以为...
出处:《周书·文帝纪上》:“侯莫陈悦本实庸才,遭逢际会,遂叨任委。”
解释:同“遭遇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