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成语大全
出处:前蜀·韦庄《湘中作》诗:“否去泰来终可待,寒夜休唱《饭牛歌》。”
解释: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不觉抚髀长叹道:‘事皆前定,……安能久于人世乎!...
解释:髀:股部,大腿。抚摩大腿,发出长长的叹息。指久处安逸而无所作为发出的慨叹
出处:《景德传灯录·匡悟禅师》:“问:‘如何是闭门造车?’师曰:‘活计一物无。’曰:‘...
解释:按同一规格,闭门造车子,用起来自然合辙。《景德传灯录·匡悟禅师》:“问:‘如何是...
类型: 天气成语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兵部·西南诸捷》:“惟近日东北用兵,聚三大帅娄十万众,尽没辽...
解释:放火燎原,比喻小乱子酿成大祸患。
出处:明·汤显祖《还魂记·惊梦》:“今日杜丽娘有些饶幸也。偶到后花园中,百花开遍,睹景...
解释:睹:看到。看到景物触发起伤感之情。
出处:《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
解释:《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
类型: 悲伤
解释: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解释:器:用具,引伸为才能。比喻学好本领,等待施展的机会。
出处: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故累足成步,著备成德。”
解释:比喻不断积累,便能成功。
类型:
出处:《吴歌甲集·茅舍萧萧傍竹篱》:“茅舍萧萧傍竹篱,西风惨淡雨霏霏,其时黄菊花初放,...
解释:被眼前的景物所触动而引起伤感。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0回:“进了大门,二层厅上立定,万中书纳头便拜。”
解释:纳头;低头。一见面就低头行下拜礼。形容人谦虚有礼貌
类型:
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夜来皓魄当空,澄波万里,上下一碧,灿若独自无聊,触景伤...
解释:被眼前的景物所触动而引起伤感。
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赵实见义当为,不行邪径,就加你为吉阳县令。”
解释:见“见义必为”。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解释:谓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上回书交待的是安公子因安老爷革职拿问……他把家中...
解释:革:革除;拿:逮捕。革除职务,逮捕问罪
类型:
出处: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解释: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8回:“降卒不曾准备,又无器械,束手受戮。”
解释:束:捆绑;戮:杀。捆起自己,等待被杀。指不作任何抵抗,甘愿等死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习技》:“此皆见噎废食之说,究竟书可竟弃,仕可尽废乎?...
解释:比喻遇到偶然挫折就停止应作的事。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反比那面是背非,临财苟得,见利忘义一班峨冠...
解释:临:面对;苟:苟且,随便。面对钱财随便求取,见利忘义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识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知盈虚之有数。”
解释:兴:兴致,兴味。高兴到了极点,使人悲苦的事就来了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收军进高唐州城内,先传下将令,休得伤害百姓。一面...
解释:榜:官府告示。张贴告示,安抚百姓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太传》:“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解释:锋:队伍的前列。面对兵锋与敌决战
出处:《水浒传》第二一回:“只见说撑船就岸,几曾有撑岸就船。你不来睬我,老娘倒落得。”...
解释:比喻颠倒主从,不合情理。
出处:《南史·刘纡传》:“每游山泽,辄留连忘返。”
解释:指喜欢一个地方或环境或伴随情况而延缓启程,舍不得离去
出处: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解释:微:微小;着:明显。见到事情的一些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1回:“泰极生否,乐盛成悲,今被妖邪捕获。”
解释:泰、否:《周易》卦名,泰吉否凶。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好事会...
类型:
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章:“吴七总想抓个奸细来‘宰鸡教猴’一下,吴坚和家剑平反对...
解释: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出处:《梁书·武帝纪》:“粮食既足,士众稍多,围守两城,不攻自拔,天下之事,卧取之耳。...
解释:拔:攻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
出处:唐·白居易《遣怀》诗:“乐往转化,泰来犹否极。”
解释:泰:周易卦名,是好卦。否:周易卦名,是坏卦。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转化到它的对...
出处: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解释: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能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