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成语大全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晋·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
解释: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解释:指一夫一妻的家庭。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马来,前行的众头领,已去了一箭之地,见...
解释: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解释:比喻放了心,再没有顾虑。
解释:形容躲避迅速。
解释: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出处:《周易·谦》:“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解释:谦虚能使人得到好些益处。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谚云:‘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解释:吠:狗叫;形:影子。一只狗看到影子叫起来,很多狗也跟着乱叫。比喻不了解事情真相,...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贤难》:“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解释:虚:不确实,指无中生有的事。本来没有的事,传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出处: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
解释: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
解释:古谚语,意思是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比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
出处:《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解释:多指地位崇高权势显赫的大臣。
出处:《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解释: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九:“安上宜官,一日九迁,升擢超等,牧养常山。”
解释:九:形容多次;迁:升职。一日之内多次升迁。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出处:《尚书·皋陶漠》:“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解释:一天要处理成千上万件事(用在国家领导人)。
出处:《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解释:疾:急速,猛烈。比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办事。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
解释:树:种植。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
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
解释: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
出处:《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解释: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
出处:《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
解释: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出处:《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解释: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
解释: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
出处:明·顾大典《青衫记·承璀受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大小三军,听吾命令。...
解释: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出处:《金史·熙宗本纪》:“疑人勿使,使人勿疑。自今本国及诸色人,量才通用之。”
解释:怀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怀疑他。指用人应充分信任。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诗经·大雅·文...
解释:贻:遗留;厥:其,他的;谋:计谋,打算。为子孙的将来作好安排。
类型: 形式成语
出处:南朝·梁·沈约《宋书·江秉之传》:“复出为山阴令,民户三万,政事烦扰,讼诉殷积,...
解释:用简捷了当的方法来处理复杂纷繁的事物。
出处:《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解释: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
解释: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出处:《旧约全书·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解释:用瞪眼回击瞪眼,用牙齿咬人对付牙齿咬人。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
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解释: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