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成语大全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
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解释: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出处:《论语·秦伯》:“子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解释: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籍(羽)少,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解释: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出处:唐·张九龄《南阳道中》诗:“兹邦称贵近,与世尝薰赫。”
解释:薰天:气势极盛的样子;赫:显明,盛大。形容气焰炽盛。
解释: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出处:《晋书·裴秀传》:“乐广尝与頠清言,欲以理服之,而頠辞论丰博,广笑而不言。时人谓...
解释:林薮: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指关于谈论的人。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解释: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
出处:《诗经·大雅·抑》:“诲而谆谆,听我藐藐。”
解释: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而...
解释: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出处:《诗经·大雅·抑》:“诲而谆谆,听我藐藐。”
解释: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
解释: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出处:清·文康《新儿女英雄传》:“强盗的本领,讲的是观六路,耳听八方。”
解释: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出处:《左传·闵公元年》:“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鸠毒,不可怀也。”
解释:宴安:贪图安逸、享乐;鸠毒:喝毒酒自杀。安乐就象毒药。指贪图享受就等于喝毒酒自杀...
出处:《诗经·邶风·谷风》:“燕尔新婚,如兄如弟。”
解释: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
解释: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解释:比喻留名声于身后。
出处:《南史·陈暄传》:“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
解释: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出处:《南史·陈暄传》:“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
解释: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且待半年,养精畜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解释:养:休养;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锐气。
解释:仰头向着天吐唾沫,唾沫还是落在自己的脸上。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
出处:《资治通鉴·汉纪明帝永平十四年》:“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
解释:窃:私自。仰望屋顶,私自叹息。形容处于困境,无可奈何。
解释: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解释: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解释: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解释: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
出处:唐·刘禹锡《浪淘沙》词:“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宋·姜夔《白石道人诗...
解释:一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
解释:少数敌不过多数。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解释:赞:赞美。没有一句妥贴的赞美话能表达。形容诗文写得极好。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开肉绽,鲜血淋...
解释: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槃”。指死去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