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彪

班彪
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西汉末年,为避战乱至天水,依附于隗嚣,欲劝说隗嚣归依汉室,作《王命论》感化之,结果未能如愿。后至河西(今河西走廊一带 ) , 为大将军窦融从事 , 劝窦融支持光武帝。东汉初,举茂才,任徐县令,因病免官。班彪学博才高,专力从事于史学著述。写成《后传》60余篇,斟酌前史,纠正得失,为后世所重。其子班固修成《汉书》,史料多依班彪,实际上是他修史工作的继续。其女班昭等又补充固所未及完成者。
相关资料

介绍

  班彪(3年~54年),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汉书》作者班固的父亲。家世儒学,造诣颇深。西汉末年,群雄并起,隗嚣在天水拥兵割据,他避难相随,后至河西,为大将军窦融“画策事汉”。经窦融推荐,被汉光武帝征召,任徐县令。不久因病免官,专心史籍。晚年任望都长。

  司马迁后,许多人采集时事以接续《史记》,“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其书”。班彪博学多才,对于《史记》及续写《史记》的情况作了细心的考察,据《后汉书·班彪传》载,他一方面赞扬司马迁“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另一方面又批评司马迁不与孔子同是非,背离了“五经之法言”,“大敝伤道”。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班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这就是后来班固撰写《汉书》的基础。此外,《后汉书》 载其“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今存《北征赋》、《览海赋》、《冀州赋》等,《文选》、《艺文类聚》有收录。其中《北征赋》写他在西汉末年避难凉州、从长安行至安定时沿途的见闻和感慨,对当时人民生活的困苦和动荡的社会面貌有所反映。这篇赋采用楚辞的形式,重在抒情,与铺张扬厉的西汉大赋风格迥异,开了东汉末年抒情小赋的先声。他另有《王命论》一篇,系劝隗嚣兴复汉室之意,见于《汉书·叙传》、《后汉书》本传及《文选》。

生平

  班彪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家学影响很大。

  幼年从兄班嗣一同游学,结交很广。二十多岁时,农民起义失败,群雄割据,隗嚣拥众割据于天水,因避难而从之。

  因隗嚣固执己见,顽固地割据称雄,班彪只能离去,投奔河西窦融,颇受窦融器重,任为从事。他为窦融划策,归顺刘秀政权,总西河以拒隗嚣。这对东汉统一是有功的。光武帝(刘秀)闻知其才,召见了他,举茂材,任为县的长官,又为司徒掾。班彪时有奏言,对时政多所建议,如《复护羌校尉疏》、《上言选置东宫及诸王国官属》、《奏议答北匈奴》等。

  班彪专心于史学,尤好汉代史。汉武帝时,司马迁撰写了一部史书(后来称《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到当代汉武帝,后事缺而无录。后来褚少孙、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位学者都曾缀集时事,或补或续之。班彪认为续作“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司马迁之书。于是继续采集西汉遗事,又旁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此书是续《史记》之作,但“不为世家,唯纪、传而已”。

  《后传》原书已佚,其内容想已多为《汉书》汲取,只是无法辨认清楚了。今《汉书》的元帝、成帝二纪及韦贤、翟方进、元后三传的《赞》,还保留有班彪的史论文字

  班彪曾作《前史略论》,详论以往的史学得失,实为撰写《后传》有所借鉴和改进。他简要地追述了先秦秦汉之际的史官和史籍,着重评论司马迁所著《史记》的内容、体裁、体例和思想。他说:“迁之所记,从汉元至武以绝,则其功也。”“然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充分肯定了司马迁的史才。但又评道:“其论述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贱;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此其大敝伤道,所以遇极刑之咎也。……诚令迁依《五经》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意亦庶几矣。”这对司马迁的异端思想极尽讽刺,表明了他的正宗观点,自然也是他写《后传》的指导思想。《前史略论》是中国古代较早的一篇史学论文,可谓儒家正统史学观点的代表,在中国史学理论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班彪的历史思想和史学思想,对班固和《汉书》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相关作品

北征赋

余遭世之颠覆兮,罹填塞之阨灾。

旧室灭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

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绝迹而远游。

朝发轫于长都兮,夕宿瓠谷之玄宫。

历云门而反顾,望通天之崇崇。

乘陵岗以登降,息郇邠之邑乡。

慕公刘之遗德,及行苇之不伤。

彼何生之优渥,我独罹此百殃?故时会之变化兮,非天命之靡常。

登赤须之长阪,入义渠之旧城。

忿戎王之淫狡,秽宣后之失贞。

嘉秦昭之讨贼,赫斯怒以北征。

纷吾去此旧都兮,騑迟迟以历兹。

遂舒节以远逝兮,指安定以为期。

涉长路之绵绵兮,远纡回以樛流。

过泥阳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修。

释余马于彭阳兮,且弭节而自思。

日晻晻其将暮兮,睹牛羊之下来。

寤旷怨之伤情兮,哀诗人之叹时。

越安定以容与兮,遵长城之漫漫。

剧蒙公之疲民兮,为强秦乎筑怨。

舍高亥之切忧兮,事蛮狄之辽患。

不耀德以绥远,顾厚固而缮藩。

首身分而不寤兮,犹数功而辞鱤。

何夫子之妄说兮,孰云地脉而生残。

登鄣隧而遥望兮,聊须臾以婆娑。

闵獯鬻之猾夏兮,吊尉漖于朝那。

从圣文之克让兮,不劳师而币加。

惠父兄于南越兮,黜帝号于尉他。

降几杖于藩国兮,折吴濞之逆邪。

惟太宗之荡荡兮,岂曩秦之所图。

隮高平而周览,望山谷之嵯峨。

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

风猋发以漂遥兮,谷水灌以扬波。

飞云雾之杳杳,涉积雪之皑皑。

雁邕邕以群翔兮,□鸡鸣以哜哜。

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悢以伤怀。

抚长剑而慨息,泣涟落而沾衣。

揽余涕以于邑兮,哀生民之多故。

夫何阴曀之不阳兮,嗟久失其平度。

北征赋

余遭世之颠覆兮,罹填塞之阨灾。

旧室灭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

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绝迹而远游。

朝发轫于长都兮,夕宿瓠谷之玄宫。

历云门而反顾,望通天之崇崇。

乘陵岗以登降,息郇邠之邑乡。

慕公刘之遗德,及行苇之不伤。

彼何生之优渥,我独罹此百殃?故时会之变化兮,非天命之靡常。

登赤须之长阪,入义渠之旧城。

忿戎王之淫狡,秽宣后之失贞。

嘉秦昭之讨贼,赫斯怒以北征。

纷吾去此旧都兮,騑迟迟以历兹。

遂舒节以远逝兮,指安定以为期。

涉长路之绵绵兮,远纡回以樛流。

过泥阳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修。

释余马于彭阳兮,且弭节而自思。

日晻晻其将暮兮,睹牛羊之下来。

寤旷怨之伤情兮,哀诗人之叹时。

越安定以容与兮,遵长城之漫漫。

剧蒙公之疲民兮,为强秦乎筑怨。

舍高亥之切忧兮,事蛮狄之辽患。

不耀德以绥远,顾厚固而缮藩。

首身分而不寤兮,犹数功而辞鱤。

何夫子之妄说兮,孰云地脉而生残。

登鄣隧而遥望兮,聊须臾以婆娑。

闵獯鬻之猾夏兮,吊尉漖于朝那。

从圣文之克让兮,不劳师而币加。

惠父兄于南越兮,黜帝号于尉他。

降几杖于藩国兮,折吴濞之逆邪。

惟太宗之荡荡兮,岂曩秦之所图。

隮高平而周览,望山谷之嵯峨。

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

风猋发以漂遥兮,谷水灌以扬波。

飞云雾之杳杳,涉积雪之皑皑。

雁邕邕以群翔兮,□鸡鸣以哜哜。

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悢以伤怀。

抚长剑而慨息,泣涟落而沾衣。

揽余涕以于邑兮,哀生民之多故。

夫何阴曀之不阳兮,嗟久失其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