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来源:《哭晁卿衡》
热度:0 作者: 李白
日本友人晁卿衡,辞别了长安帝都,乘坐着一片征帆,驶向那绕着蓬莱仙岛的大海。他像那皎洁的明月,一去不返,沉没在碧海之中,天上的白云也仿佛带着哀愁的神色,笼罩着远处的苍梧山。
来源:《哭晁卿衡》
热度:0 作者: 李白
晁卿衡:即阿倍仲麻吕,日本奈良时代入唐留学生,汉名晁衡(又作朝衡)。他在唐朝为官,与李白等诗人有深厚友谊。帝都:指唐朝的都城长安。征帆:远行的船帆,这里指代船只。蓬壶:即蓬莱、方壶,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泛指海外仙山,代指晁衡回国的路途。明月:这里以明月比喻晁衡,象征他的才华和品德如明月般皎洁。...
来源:《哭晁卿衡》
热度:0 作者: 李白
阿倍仲麻吕(晁衡)于唐玄宗开元五年(717 年)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来到中国,在长安学习、为官,与李白、王维等诗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天宝十二载(753 年),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同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乘船回国。途中,船只遭遇风暴,传闻晁衡遇难。李白听闻此噩耗后,悲痛万分,写下了这首《哭晁卿衡》,以...
来源:《哭晁卿衡》
热度:0 作者: 李白
诗的开篇“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简洁地叙述了晁衡离开长安,乘船回国的事实。“征帆一片”描绘出船只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孤单景象,“绕蓬壶”暗示了回国路途的遥远和艰辛。“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以“明月”比喻晁衡,将他的才华和品德比作皎洁的明月,而“沉碧海...
来源:《哭晁卿衡》
热度:0 作者: 李白
1. 诗歌体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属于近体诗。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全篇共四句,要求押韵严格,在平仄和对仗上也有一定的规范。此诗押韵工整,符合七言绝句的特点。2.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晁衡比作“明月”,生动形象地赞美了晁衡的才华和品德。同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白云愁色满苍梧”,使白云带上...
来源:《哭晁卿衡》
热度:0 作者: 李白
首先看诗的题目《哭晁卿衡》,“哭”字就表明了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哀悼、悲痛的,而“晁卿衡”就是李白要悼念的人。诗的开头“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告诉我们晁衡是日本人,他要离开唐朝的都城长安,乘船回国,那船就像一片孤帆,要绕过那些传说中的仙山,我们能感受到他回国路途的遥远和艰辛。再看“明月不归...
来源:《哭宣城善酿纪叟》
热度:0 作者: 李白
纪老已在黄泉之下,想必还在酿制老春美酒。只是阴间没有天明之日,你酿了酒又能卖给谁呢?
来源:《哭宣城善酿纪叟》
热度:0 作者: 李白
纪叟:宣城一位善于酿酒的老师傅。黄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老春:酒名。唐代的美酒多以“春”命名,如“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等。这里的“老春”是纪叟所酿的美酒{insert\_element\_0\_}。夜台:坟墓,亦指阴间。因为坟墓关闭后不见光明,所以称为“夜台”。
来源:《哭宣城善酿纪叟》
热度:0 作者: 李白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李白晚年。李白一生嗜酒,曾多次游宣城,与宣城著名的酿酒人纪叟交上了朋友,经常喝他酿造的美酒。纪叟死后,李白很悲痛,于是写了这首诗哭悼他。
来源:《哭宣城善酿纪叟》
热度:0 作者: 李白
这首诗以朴拙的语言,真挚动人地表现出诗人对酿酒老人的怀念之深。诗人痴情地想象纪叟死后在黄泉下还继续施展绝活酿造老春名酒,“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看似荒诞的假想,却因诗人说得认真、悲切而让人容易接受。接着“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诗人沿着前面的思路更深一层地感叹因阴阳相隔,纪叟纵然在黄泉里仍操旧...
来源:《哭宣城善酿纪叟》
热度:0 作者: 李白
- **文学体裁**: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属于古体诗的一种。五言绝句短小精悍,节奏明快,能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 **表现手法**:运用了想象、设问等表现手法。通过想象纪叟在黄泉下酿酒的情景,以及设问“沽酒与何人”,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情感主题**:体现了...
来源:《哭宣城善酿纪叟》
热度:0 作者: 李白
诗的开篇“纪叟黄泉里”,点明纪叟已经去世,进入了黄泉。但诗人不直接说纪叟已逝,而是用一种仿佛纪叟只是换了个地方生活的口吻来表述,为后面的想象做了铺垫。“还应酿老春”,诗人认为纪叟在阴间也会继续酿酒,因为他生前就以善酿老春闻名,这一想象既表现了纪叟酿酒技艺的高超,也体现了李白对纪叟的深深怀念,希望他在...
来源:《劳劳亭》
热度:0 作者: 李白
天下最让人伤心难过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亭了。春风似乎懂得人们离别的痛苦,所以才不催使柳条发青,以免触动人们的离别之情。
来源:《劳劳亭》
热度:0 作者: 李白
劳劳亭:在今南京市西南,是古时送别之所。《景定建康志》载:“劳劳亭,在城南十五里,古送别之所。吴置亭在劳劳山上,今顾家寨大路东即其所。”遣:让,使。柳条青: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条发青意味着春天来临,也是人们常送别之时。柳与“留”谐音,折柳有挽留之意。
来源:《劳劳亭》
热度:0 作者: 李白
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经历了无数的离别场景。劳劳亭作为当时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在此或许见证了许多离人的伤感。他有感于离别之苦,借景抒情,创作了这首诗。唐朝时期,社会繁荣,人员流动频繁,离别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而劳劳亭更是承载了无数离别的哀愁,李白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以独特的视角和浪漫的笔触写下了...
来源:《劳劳亭》
热度:0 作者: 李白
诗的开篇“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直抒胸臆,点明了劳劳亭是天下最让人伤心的地方,因为这里是人们送别的场所,无数的离别在此上演,离别之苦使得劳劳亭充满了哀愁的氛围。“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风赋予了人的情感。在诗人看来,春风似乎懂得离别的痛苦,所以才不催使柳条发青。...
来源:《劳劳亭》
热度:0 作者: 李白
1. 诗歌体裁: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属于近体诗。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全篇共四句,讲究押韵和平仄。此诗押“ing”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五言绝句的格律要求。2. 修辞手法: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把春风当作人来写,说它懂得离别的痛苦,不催使柳条发青,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好...
来源:《劳劳亭》
热度:0 作者: 李白
我们先来看诗的题目《劳劳亭》,劳劳亭是古代有名的送别之地。诗的第一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一上来就告诉我们,天下最让人伤心的地方就是劳劳亭了,因为这里总是上演着离别的场景。可以想象,无数的人在这里与亲人、朋友分别,那种离别的痛苦,让劳劳亭充满了伤感的氛围。再看“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
来源:《连理枝》
热度:0 作者: 李白
大雪覆盖,宫殿楼阁的门都紧闭着,华丽的帷幕在昏暗之中,金色和翠色也显得黯淡了。重重叠叠的雪花压在栏杆上,梅花香气清淡,枝头轻轻倚靠。宝猊香炉中麝香的香烟已经浓重地燃起,散发着香气,熏染着红色的薄绸和翠绿的锦被。宫女浅浅地描绘着如云朵般下垂的披肩,脸上流淌着点点泪水,如同昭阳宫中的女子一般。君主的居所...
来源:《连理枝》
热度:0 作者: 李白
罗幕:丝罗制的帷幕,这里指华丽的帘幕。昏金翠:使金色和翠色显得昏暗、黯淡,形容环境在昏暗光线下的状态。斗压阑干:“斗”可理解为重重叠叠,形容雪堆积得厚,“阑干”即栏杆,意思是厚厚的雪压在栏杆上。香心淡薄:这里指梅花的香气清淡。宝猊(ní):指狻猊形的熏香炉,狻猊是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