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搜索
|
典籍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
文章
采桑盛阳月, 绿叶何翩翩! 攀条上树...
《
采桑度(采桑盛阳月)
》原文
采桑盛阳月, 绿叶何翩翩! 攀条上树表, 牵坏紫罗裙。
注音
cǎi
采
sāng
桑
shèng
盛
yáng
阳
yuè
月
,
,
lǜ
绿
yè
叶
hé
何
piān
翩
piān
翩
!
!
pān
攀
tiáo
条
shàng
上
shù
树
biǎo
表
,
,
qiān
牵
huài
坏
zǐ
紫
luó
罗
qún
裙
。
。
名句接龙
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 :
来自《舞腰》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 :
来自《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 / 杜丞相悰筵中赠美人》
裙带石榴红。 :
来自《南乡子(沈强辅雯上出犀丽玉作胡琴,送元素还朝,同子野各赋一首)》
裙折绿罗芳草,冠梁白玉芙蓉。 :
来自《西江月(舟中赵子野有词见调,即意和之)》
裙色草初青。 :
来自《浪淘沙(丰乐楼)》
裙曳湘波六幅缣。 :
来自《鹧鸪天(赠歌妓)》
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 :
来自《舞腰》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 :
来自《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 / 杜丞相悰筵中赠美人》
裙带石榴红。 :
来自《南乡子》
裙折绿罗芳草,冠梁白玉芙蓉。 :
来自《西江月》
裙色草初青。 :
来自《浪淘沙》
裙曳湘波六幅缣。 :
来自《鹧鸪天》
裙拖簇石榴,髻绾偏荷叶。 :
来自《生查子》
裙腰绿如草,衫色石榴花,十二学弹筝,十三学琵琶。 :
来自《长干行》
裙是千叶榴染,鬓似折枝杏簪。 :
来自《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十三》
裙芳老尽,海棠花时候。 :
来自《洞仙歌·裙芳老尽》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 :
来自《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
裙曳湘罗动曲尘,雀叉小佩玉麒麟。 :
来自《无题拟李商隐(四首)》
裙腰芳草拒长堤,南浦年年怨别离。 :
来自《桃叶渡》
裙拖碧,步飘香,织腰束素长。 :
来自《江城子·裙拖碧》
作者介绍
南朝乐府
【南朝乐府】南朝乐府主要是东晋、宋、齐时代的民歌。这些民歌经南朝的乐府机关搜集整理、配乐传习,有的还结合舞蹈去演唱,因而得以保留下来。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将南朝入乐的民歌全归入《清商曲》中,并且又分为《神弦歌》、《吴声歌曲》和《西曲歌》三个部分。《神弦歌》是宗教祭歌,数量极少。《吴声歌曲》是产生于建业(今南京市)附近的民歌,它最初是「徒歌」,后来又配上了管弦的伴奏。《西曲歌》是产生于湖北境内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一些城市里的民歌。《吴声歌曲》和《西曲歌》合在一起约有四百余首。南朝的乐府机构采集民歌主要是为了适应统治阶级奢侈享乐生活的需要,所以,经他们搜集整理而保存下来的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离别相思的情歌,题材范围比较狭窄,思想格调也不够高。形式上一般是五言四句,多用双关隐语和形象的比喻,语言精巧活泼,风格清新秀丽。从艺术特色和对后世作家作品的影响上来说,南朝乐府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