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赠韩翃》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牟融浏览量:189

京国久知名,江河近识荆。

不辞今日醉,便有故人情。

细雨孤鸿远,西风一棹轻。

暂时分手去,应不负诗盟。

《赠韩翃》拼音版
zèng hán hóng
[ [ táng cháo ] ] móu róng
jīng guó jiǔ zhī míng , , jiāng jìn shí jīng       
jīn zuì , , biàn 便 yǒu rén qíng       
hóng 鸿 yuǎn , , 西 fēng zhào qīng       
zàn shí fèn shǒu , , yīng shī méng
例句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有时亦作“跳在/入/下黄河也洗不清”),可以说是一句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俗语,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如: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我何玉凤这个心迹,大约说破了嘴也没人信,跳在黄河也洗不清,可就完了我何玉凤的身份了。” 
仔细想想,此语颇有些不可理喻。众所周知,黄河之水由于泥沙含量极大,较其他江河之水要浑浊得多。古人曾将黄河水变清视为百年难遇、千载难逢的盛事,并有“河清而圣人出”之说。这样浑浊的水,怎么还会有人跳进去洗涮什么污点呢?因此,“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一语实在令人费解。 
其实,这一俗语的“原生态”是一句歇后语:跳到黄河——洗不清。如此一说,想必大家胸中就豁然开朗了:因为黄河水本来就十分浑浊,所以跳进去是很难将身上的污垢冲洗干净的。 
后来,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将此歇后语中“跳到黄河”与“洗不清”之间的停顿去掉,又妄加一“也”字,使其含义与原来的意思大相径庭。谬误重复千遍成真理,现在“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一俗语已经成了“正版”,而“跳到黄河——洗不清”这一歇后语却已鲜有人知了。笔者曾检视数十条书证,皆写作“跳进(入、到)黄河也洗不清”,而无一例用作“跳到黄河——洗不清”,约定俗成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作者牟融介绍
牟融[公元?-79年3月26日]字子优,北海安丘人,生年未详,卒约汉章帝建初四年二月庚寅(初五)日(79年3月26日)。少博学,以《大夏侯尚书》教授门徒数百人。以司空举为茂才,为丰令,视事三年,县无狱讼。明帝朝,累官至司空。举动方重,甚得大臣节。进太尉,卒,章帝亲临其丧。牟的著作有《牟子》二卷(《隋书经籍志》)传于世。
牟融相关作品

题朱庆余闲居四首

潇洒藏修处,琴书与画图。

白丁门外远,俗子眼前无。

楚楚临轩竹,青青映水蒲。

道人能爱静,诸事近清枯。

尽日衡门闭,苍苔一径新。

客心非厌静,悟道不忧贫。

白屋悬尘榻,清樽忆故人。

近来疏懒甚,诗债后吟身。

闲客幽栖处,潇然一草庐。

路通元亮宅,门对子云居。

按剑心犹壮,琴书乐有余。

黄金都散尽,收得邺侯书。

寂寥荒馆下,投老欲何为。

草色凝陈榻,书声出董帷。

闲云长作伴,归鹤独相随。

才薄知无用,安贫不自危。

送友人

有客棹扁舟,相逢不暂留。

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官路生归兴,家林想旧游。

临岐分手后,乘月过苏州。

送僧

梵王生别思,之子事遐征。

烟水浮杯渡,云山只履行。

三生尘梦醒,一锡衲衣轻。

此去家林近,飘飘物外情。

客中作·一

十年江汉客,几度帝京游。

迹比风前叶,身如水上鸥。

醉吟愁里月,羞对镜中秋。

怅望频回首,西风忆故丘。

客中作·零

异乡岁晚怅离怀,游子驱驰愧不才。

夜夜砧声催客去,年年雁影带寒来。

半林残叶迎霜落,三径黄花近节开。

几度无聊倍惆怅,临风搔首独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