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经战地》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刘叉浏览量:122

杀气不上天,阴风吹雨血。

冤魂不入地,髑髅哭沙月。

人命固有常,此地何夭折。

《经战地》拼音版
jīng zhàn
[ [ táng cháo ] ] liú chā
shā shàng tiān , , yīn fēng chuī xuè       
yuān hún , , lóu shā yuè       
rén mìng yǒu cháng , , yāo shé
经战地古诗译文

战场上的杀气直冲云霄,阴风吹拂着夹杂着血的雨。冤屈的灵魂无法入土安息,骷髅在沙地上对着明月哭泣。人的寿命本有定数,可为何在这地方人们如此早夭。

经战地古诗注解
  • 杀气:战场上浓烈的血腥与肃杀之气。
  • 阴风:阴森寒冷的风,营造出恐怖氛围。
  • 冤魂:指在战争中含冤死去之人的灵魂。
  • 髑髅:死人的头骨,代表战争中死去的人。
  • 固有常:本来有一定的规律和定数。
  • 夭折:过早死亡,这里指战士们在战场早逝。
经战地创作背景

唐朝时期,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困苦。诗人刘叉在路过曾经的战场时,目睹了战争留下的惨状,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以此来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死难者的同情。

经战地古诗赏析

这首诗开篇通过“杀气不上天,阴风吹雨血”描绘出战场阴森恐怖的景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冤魂不入地,髑髅哭沙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冤魂和髑髅以人的情感,进一步渲染了凄惨的氛围。后两句“人命固有常,此地何夭折”则是诗人对战争的质问,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战争的谴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悲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经战地知识点

刘叉是唐代诗人,其诗风格豪放、奇崛。在古诗中,常用一些意象来营造氛围和表达情感,如“杀气”“阴风”“冤魂”“髑髅”等意象都烘托出战争的残酷和凄惨。此外,拟人的修辞手法能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

经战地讲解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诗人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将战场上的景象和死难者的冤屈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战争的批判和对生命的尊重。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人对和平的渴望,也能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作者刘叉介绍
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籍贯等均不详。活动在元和年代。他以“任气”著称,喜评论时人。韩愈善接天下士,他慕名前往,赋《冰柱》、《雪车》二诗,名出卢仝、孟郊二人之上。后因不满韩愈为谀墓之文,攫取其为墓铭所得之金而去,归齐鲁,不知所终。
刘叉相关作品

老恨

雪打杉松残,补书书不完。

懒学渭上翁,辛苦把钓竿。

狂夫

大妻唱舜歌,小妻鼓湘瑟。

狂夫游冶归,端坐仍作色。

不读关雎篇,安知后妃德。

入蜀

望空问真宰,此路为谁开。

峡色侵天去,江声滚地来。

孔明深有意,钟会亦何才。

信此非人事,悲歌付一杯。

自问

自问彭城子,何人授汝颠。

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

断剑徒劳匣,枯琴无复弦。

相逢不多合,赖是向林泉。

饿咏

文王久不出,贤士如土贱。

妻孥从饿死,敢爱黄金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