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哀江头》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杜甫浏览量:510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哀江头》拼音版
āi jiāng tóu
[ [ táng cháo ] ]
shǎo líng lǎo tūn shēng , , chūn qián háng jiāng       
jiāng tóu gōng diàn 殿 suǒ qiān mén , , liǔ xīn wéi shuí 绿       
jīng xià nán yuàn , , yuàn zhōng wàn shēng yán       
zhāo yáng diàn 殿 rén , , tóng niǎn suí jun1 shì jun1       
niǎn qián cái rén dài gōng jiàn , , bái jiáo niè huáng jīn       
fān shēn xiàng tiān yǎng shè yún , , jiàn zhèng zhuì shuāng fēi       
míng móu hào chǐ 齿 jīn zài , , xuè yóu hún guī       
qīng wèi dōng liú jiàn shēn , , zhù xiāo       
rén shēng yǒu qíng lèi zhān , , jiāng cǎo jiāng huā zhōng       
huáng hūn chén mǎn chéng , , wǎng chéng nán wàng chéng běi
例句
这封信却是骈四骈六的,足有三千多字,写得异常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一回)
哀江头译文

少陵野老(杜甫自称)强忍着哭声,在春日里偷偷地走到曲江的角落里。江头的宫殿千门紧锁,那细嫩的柳枝和新生的菖蒲是为谁而绿呢?

回忆起当年皇帝的仪仗队彩旗飘飘来到南苑,苑中的万物都焕发出光彩。昭阳殿里最受宠的杨贵妃,与皇上同坐一辆车,陪伴在皇上身边。车前的宫中女官带着弓箭,白马嘴里咬着黄金马勒。她们翻身向天仰射空中的飞鸟,一箭就射中了双飞的鸟儿。

如今那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的美人在哪里呢?她已血污满身,魂魄游荡,再也回不来了。清清的渭水向东流去,而剑阁却深远难测,生者与死者彼此再也没有消息。

人生有情,泪水沾湿了胸膛,而江草江花却依旧年年生长,没有尽头。黄昏时,胡人的骑兵扬起的尘土布满了全城,我想往城南回家,却又不自觉地朝着城北张望。

哀江头注解
  • 少陵野老:杜甫自号。少陵,在今西安市南,汉宣帝许后陵墓所在地,杜甫曾在这一带居住,故自称少陵野老。
  • 吞声哭:不敢出声,忍气吞声地哭。
  • 潜行:因在安禄山叛军控制之下,只好偷偷地走。曲江曲:曲江的偏僻角落。曲江,即曲江池,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是唐代长安的游览胜地。
  • 霓旌:皇帝仪仗中用彩色羽毛装饰的旗子,这里代指皇帝的仪仗队。南苑:即芙蓉苑,在曲江南岸。
  • 昭阳殿:汉代宫殿名,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曾居住于此。这里借指杨贵妃居住的宫殿。第一人:指杨贵妃。
  • :皇帝乘坐的车子。
  • 才人:宫中的女官。
  • :咬。黄金勒: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 双飞翼:指飞鸟。
  • 明眸皓齿:形容杨贵妃的美貌,这里代指杨贵妃。
  • 血污游魂:指杨贵妃在马嵬坡被缢死之事。
  • 清渭:指渭水,杨贵妃埋葬在渭水之滨的马嵬坡。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北,是由长安入蜀的要道。这里代指唐玄宗入蜀途中经过的地方。
  • 去住:指唐玄宗和杨贵妃,一去一留,生死异路。
  • :胸膛。
  • 胡骑:指安禄山的叛军。
哀江头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当时杜甫被安禄山叛军俘获,囚禁在长安。春天,他偷偷来到曲江畔。曲江在唐朝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曾经繁华热闹,然而此时却因战乱而破败不堪,宫殿紧闭,一片萧条。杜甫目睹了这一切,回想起昔日的盛世繁华和杨贵妃等的种种情景,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以及对时局的忧虑。

哀江头赏析

《哀江头》是杜甫的一首经典七言古诗。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的开篇“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以沉痛的笔触描绘出诗人在春日里偷偷来到曲江哭泣的情景,“吞声哭”“潜行”等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身处沦陷区的痛苦和无奈,为全诗奠定了哀伤的基调。

接着,诗人通过回忆“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描绘出昔日皇帝游幸南苑时的盛大场面,以及杨贵妃受宠的情景,“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等句,将杨贵妃的尊贵地位和受宠程度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昔日的繁华,与眼前的破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增添了今昔之感和兴亡之叹。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诗人笔锋一转,将视角拉回到现实,点明杨贵妃的悲惨结局,曾经的美丽和尊贵都已化为乌有,只剩下血污和游魂,令人痛心疾首。“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进一步强调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生死相隔,音信不通,更突出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悲哀。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诗人由个人的情感延伸到对人生的感慨,认为人生有情,面对国家的兴衰和亲人的生死离别,泪水不禁沾湿胸膛,而江草江花却年年依旧,无情地生长,不会因为人间的变故而停止,以景衬情,更显悲哀。

最后“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描绘出黄昏时分,叛军骑兵扬起的尘土布满全城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压抑、紧张的氛围。而诗人“欲往城南望城北”的举动,看似矛盾,却真实地反映出他内心的迷茫和痛苦,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也不知道国家的前途在何方,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推向了高潮。

整首诗通过今昔对比、情景交融等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表达了诗人对盛世的怀念、对现实的悲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典型代表作品。

作者杜甫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相关作品

哀江头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

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

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

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醉时歌(赠广文馆博士郑虔)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轗轲,名垂万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

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

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清夜沈沈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