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称冯至是“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诗不以直接倾诉热烈奔放的感情,充分反映时代精神见长,而以温婉秀丽的风格、纯净蕴藉的诗美自成一家。
《我是一条小河》选自他的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这本集子中质量较高、最能体现冯至诗歌抒情风格的作品,是那些轻婉柔美的爱情诗,这首诗便是其中的名篇。它色彩明艳而情调凄美,充满葱茏的生意和青春的活力。诗人驰骋丰富的想象,选取人们常见的事物进行比喻和暗示。把自己比作一条小河,把小河里的彩霞般的影子比作自己心头的美丽的女郎。第一节以小河的口气,抒写流经女郎身边时的美好情思,连用两个“无心”描绘了双方爱情的和谐与自然,实际是心心相印。第二、三两节诗句对称,全用隐喻的手法,以小河流过森林、花丛为抒情线索,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柔情蜜意写得缠绵蕴藉,波澜起伏,形象优美,充满欢快和幸福。第四、五两节仍用隐喻的手法,写小河流入大海,厉风吹折了花冠,狂浪击碎了裙裳,小河和彩霞般的影子随海潮一起幻散。这种由乐境入哀境的画面的转换,是对生活中自由爱情受到打击的艺术概括。结尾那彩霞般的影子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在“我”心中依然明艳如初,令人怀想,委婉地表达出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会改易的情意,于哀愁中见执着。这首爱情诗写得缠绵、真挚、优美,毫无浅薄庸俗的情调和半丝矫揉造作的痕迹。诗中运用隐喻、暗示和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却又形象清新鲜明,情意连贯而语言流畅,没有神秘颓废的色彩,也无割裂零散的感觉。在遣词上很下功夫,例如不用“微波”而用“柔波”,因为“微波”只是纯客观的描状,“柔波”则蕴含情思;不用“映入”而用“投入”,因为“映入”是被动的,“投入”则是主动的。这些都说明冯至早年的创作,既借鉴了欧洲象征派诗人的一些艺术手法,又继承了我国古典抒情诗词的艺术传统,婉约而不晦涩,精巧而不纤弱,以民族传统为本而融会中西,创造了自己具有典雅美的抒情风格。
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一条条充满生命的小路,是多少无名行人的步履踏出来这些活泼的道路。
在我们心灵的原野里,也有几条婉转的小路,但曾经在路上走过的,行人多半已不知去处;寂寞的儿童,白发的夫妇,还有些年纪青青的男女,还有死去的朋友,他们都给我们踏出来这些道路;我们纪念着他们的步履不要荒芜了这几条小路。
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化身为一望无边的远景,化成面前的广漠的平原,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哪条路、哪道水,没有关联,哪阵风、哪片云,没有呼应: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
我们的生长、我们的忧愁是某某山坡的一棵松树,是某某城上的一片浓雾;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水流,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化成蹊径上行人的生命。
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在一间生疏的房里,它白昼时是什么模样,我们都无从认识,更不必说它的过去未来。
原野──一望无边地在我们窗外展开,我们只依稀地记得在黄昏时来的道路,便算是对它的认识,明天走后,我们也不再回来。
闭上眼吧!让那些亲密的夜和生疏的地方织在我们心里:我们的生命像那窗外的原野,我们在朦胧的原野上认出来一棵树、一闪湖光、它一望无际藏着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
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我们在灯光下这样孤单,我们在这小小的茅屋里就是和我们用具的中间也有了千里万里的距离:铜炉在向往深山的矿苗瓷壶在向往江边的陶泥,它们都像风雨中的飞鸟各自东西。
我们紧紧抱住,好像自身也都不能自主。
狂风把一切都吹入高空,暴雨把一切又淋入泥土,只剩下这点微弱的灯红在证实我们生命的暂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