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
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
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
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
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
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
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
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
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祖国沦陷,试问谁是范仲淹、韩琦式的英雄人物来力挽狂澜?北望故都长安已不得见,连关西半壁河山也丢失了。塞北晨马嘶鸣,傍晚胡笳声声,这些都让我愁白了头。回顾三秦往事,能称得上杰出人物的只有汉初三杰了。
且看这形势险要的关中之地,怎奈皇帝远在万里之外,朝廷的军队按兵不动。边关外是谁,回首处,千群铁骑都已覆灭。拜将台已倾斜,怀贤阁也不见踪影,只让人徒然怒发冲冠。我把栏杆拍了个遍,独自对着天空中的明月。
此词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宋金对峙,中原沦陷,南宋朝廷偏安江南。胡世将作为主战派将领,在抗击金兵的过程中,深感朝廷的软弱和妥协,壮志难酬,于是写下这首词以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
这首词气势恢宏,情感深沉。上阕通过对沦陷国土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渴望。“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将作者的悲愤之情推向高潮。下阕则批判了朝廷的不作为和边关将领的无能,“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表现出作者的无奈和愤怒。最后“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以景结情,更增添了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氛围。
1. 词牌名“酹江月”即“念奴娇”,是宋词中常用的词牌之一。
2. “一范一韩”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将领,他们在抗击西夏的战争中取得了重要的胜利,保卫了边疆的安全。
3. “汉家三杰”指的是汉朝的张良、萧何、韩信,他们为汉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
4. “百二山河”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常用来形容关中地区。
这首《酹江月》是胡世将的代表作之一。词中作者借古讽今,通过对历史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朝廷的不满。从词的内容来看,作者先感慨国家的沦陷和缺乏英雄人物来拯救危局,接着描写了边塞的荒凉和自己的衰老,然后批判了朝廷的不作为和边关的失利,最后以独自面对明月来抒发自己的孤独和悲愤。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神州沈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
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
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
拜将台敧,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
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
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
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
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
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
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朝议主和。
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富平之败。
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
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