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清江引》原文
朝代:元朝 作者:钱霖浏览量:126

梦回昼长帘半卷,门掩荼蘼院。

蛛丝挂柳绵,燕嘴粘花片,啼莺一声春去远。

《清江引》拼音版
qīng jiāng yǐn
[ [ yuán cháo ] ] qián lín
mèng huí zhòu zhǎng lián bàn juàn , , mén yǎn yuàn       
zhū guà liǔ mián , , yàn zuǐ zhān huā piàn , , yīng shēng chūn yuǎn
清江引古诗译文

午睡梦回,白昼漫长,门帘半卷,院门虚掩,荼蘼花在庭院中静静绽放。蛛丝上挂着柳绵,燕子嘴里衔着花片,黄莺一声啼叫,春天便已远去。

清江引古诗注解
  • 昼长:白昼漫长,通常指夏季。
  • 荼蘼(tú mí):一种蔷薇科植物,春末夏初开花,古人认为它是春天最后开的花,荼蘼花开意味着春天的结束。
  • 柳绵:即柳絮。
清江引创作背景

钱霖生活在元朝,元朝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较为复杂。这首《清江引》描绘了暮春之景,可能是作者在暮春时节触景生情,借景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也可能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隐晦的情感表达。

清江引古诗赏析

这首小令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暮春景象。开篇“梦回昼长帘半卷,门掩荼蘼院”营造出一种静谧、慵懒的氛围,暗示着时光的悠长和人的闲适。“蛛丝挂柳绵,燕嘴粘花片”两句通过对蛛丝、柳绵、燕子、花片等细微事物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暮春时节的特点,充满了生活气息。而“啼莺一声春去远”则是画龙点睛之笔,黄莺的一声啼叫,将春天的离去具象化,给人以强烈的时间流逝之感,抒发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对时光匆匆的感慨。整首小令景中含情,情随景生,意境清幽,韵味悠长。

清江引知识点

1. 元曲:《清江引》是元曲的一种曲牌名,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散曲和杂剧。

2. 荼蘼的文化寓意:荼蘼在古代文化中常象征着春天的结束,代表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清江引讲解

这首《清江引》是钱霖的一首写景抒情之作。作者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入手,通过对暮春时节庭院内外景色的细致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关联,共同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和情感基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从这些意象入手,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也能体会到元曲独特的艺术魅力。此外,了解诗中的文化背景和意象的象征意义,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作者钱霖介绍
钱霖(生卒不详),字子云,松江(今上海)人。天历、至顺间,弃俗为道士,更名抱素,号素庵。晚年居嘉兴,又号仄窝道人。曾与杨惟桢等人友善。擅长词曲,编有《江湖清思集》、《醉边余兴》、《渔樵谱》。《录鬼簿》称《醉边余兴》「词语极工巧」,所著集均佚亡。现存散曲小令四首。套数一套。
钱霖相关作品

清江引·零

梦回昼长帘半卷,门掩荼蘼院。

蛛丝挂柳绵,燕嘴粘花片,啼莺一声春去远。

锁窗寒 题玉山草堂

书带生香,忘忧弄色,四窗虚悄。

茅茨净覆,栋宇洗空文藻。

卷珠帘,雨痕暮收,绮罗静隔红尘岛。

对纸屏素榻,拂潭烟树,扫檐风条。

深窈。

西园晓。

似日照炉峰,数声啼鸟。

琼莲倚盖,晓水靓妆孤袅。

浣花溪,尚余旧春,*芳剩馥吟未了。

望东林,小径斜通,梦约香山老。

春草碧·客窗闲理清商谱

客窗闲理清商谱。

弹到断肠声,伤今古。

自怜素发无多,犹记纹疏夜深语。

空剩旧时踪。

迷南浦。

梨花燕子清明,谁家院宇。

没个好情怀,杯慵举。

天涯行李萧萧,还是新愁老羁旅。

那更落花深,红如雨。

台城路 次邵复孺韵

碧云深处遥天暮,经年雁书沉影。

雨散梅魂,风醒草梦,还见春回乡井。

花明柳暝。

念贾箧香空,谢池诗冷。

流水斜阳,旧家那是旧风景。

怀思横泖雅趣,故人吟啸里,得意酬领。

谱缀台城,缄传倩水,肯把俊游重省。

凭高倚迥。

纵老兴犹浓,不堪驰骋。

隔断相思,浦潮波万顷。

清江引

梦回昼长帘半卷,门掩荼蘼院。

蛛丝挂柳绵,燕嘴粘花片,啼莺一声春去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