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禅师)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禅师)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瀑布从千山万壑间流出,不辞辛劳,远看才知道它的源头是那么的高。溪流和山涧又怎么能把它留住呢?它最终会汇入大海,化作汹涌的波涛。
此诗是香严闲禅师与李忱(即后来的唐宣宗)一同游览瀑布时的联句之作。据说当时李忱为避宫廷斗争之祸,曾遁迹为僧。在游览中,二人触景生情,联句成诗,以瀑布自喻,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和志向。
这首诗富有哲理,形象生动。前两句描绘了瀑布从高处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象,“不辞劳”体现出瀑布不畏艰难的精神,“出处高”则暗示了其起点的不凡。后两句则借瀑布不满足于溪涧的束缚,最终归入大海化作波涛,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追求远大目标的精神。整首诗托物言志,以瀑布喻人,寓意深刻。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对瀑布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志向和情怀。同时,诗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溪涧”与“大海”的对比,突出了瀑布的远大志向。
《瀑布联句》以瀑布为意象,展现了一种宏大的气魄和坚定的信念。瀑布从高山发源,历经千岩万壑,一路奔腾,不被途中的溪涧所阻挡,最终汇入大海。这就如同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这首诗不仅是对瀑布的赞美,更是对一种积极人生态度的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