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关山路,疏雨断魂天气。
据鞍惊见,梅花的皪,篱边水际。
一枝折得,雪妍冰丽,风梳雨洗。
正水村山馆,倚阑愁寄,有多少、春情意。
好是孤芳莫比。
自不分、歌梁舞地。
砌香砌影,高禅文友,清谈相对。
琴韵初调,瀹瓯催渝,炉薰欲试。
向此时,一段风流,付与晋人标致。
去年今日关山路,疏雨断魂天气。
据鞍惊见,梅花的皪,篱边水际。
一枝折得,雪妍冰丽,风梳雨洗。
正水村山馆,倚阑愁寄,有多少、春情意。
好是孤芳莫比。
自不分、歌梁舞地。
砌香砌影,高禅文友,清谈相对。
琴韵初调,瀹瓯催渝,炉薰欲试。
向此时,一段风流,付与晋人标致。
去年的今天,我行走在那关隘的山路之上,细密的小雨下个不停,正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天气。骑在马上,突然惊喜地看到,在那篱笆旁边、河水之畔,梅花开放得鲜明耀眼。折下了一枝梅花,它洁白如雪,美丽如冰,经历了风雨的梳理洗涤。我正身处这水乡山村的馆舍之中,倚靠着栏杆,满怀愁绪想要寄托,心中有着多少春天的情意啊。
这梅花的孤高芬芳真是无与伦比。它自然不会与那歌楼舞榭之地的事物相混同。在台阶旁,它散发着香气,投下了影子,与高雅的禅僧、文人朋友在一起,我们相对着进行着清雅的交谈。刚刚调好琴音,煮茶的水正催促着煮茶,香炉里的熏香也正准备点燃。就在这样的时刻,这一段的风流韵致,全都赋予了有着晋人那样风度的我们。
由于缺乏关于这首词作者的具体信息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很难确切地知道这首《鼓笛慢-水龙吟·零》的创作背景。但从词的内容来看,作者可能是在旅途之中,于去年今日在关山路途遇到了梅花,引发了情思。词中描绘了作者在水村山馆的经历,与高雅的禅僧、文人朋友相聚,赏梅、弹琴、煮茶、品香等情景,或许是作者在某个特定的人生阶段,因景生情,借梅花来抒发自己的志趣和情怀,表达对高雅、超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某种疏离之感。
这首《鼓笛慢-水龙吟·零》是一首充满雅趣和情思的词作。开篇“去年今日关山路,疏雨断魂天气”,点明时间和地点,去年今日在关山路途,细雨纷纷,营造出一种凄清、伤感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接着“据鞍惊见,梅花的皪,篱边水际”,写作者在旅途中突然看到梅花,“惊见”二字表现出梅花出现的意外和作者的惊喜之情。“一枝折得,雪妍冰丽,风梳雨洗”,对折下的梅花进行了细致描写,突出了梅花的美丽高洁,如冰雪般妍丽,且经过风雨的洗礼更显不凡。
下片“好是孤芳莫比。自不分、歌梁舞地”,高度赞美梅花的孤高品格,它不与世俗的歌楼舞榭之地的事物同流合污。“砌香砌影,高禅文友,清谈相对”,描绘了作者与高雅之人相聚,在梅花旁清谈的场景,进一步烘托出一种高雅、清幽的氛围。
“琴韵初调,瀹瓯催渝,炉薰欲试”,通过对弹琴、煮茶、点香等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悠闲、高雅的生活情趣。最后“向此时,一段风流,付与晋人标致”,将此时的风流韵致与晋人的风度相联系,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高雅、超脱风度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词以梅花为线索,将作者的旅途经历、对梅花的赞美以及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情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格调高雅,充分展现了作者对高洁品格和高雅生活的向往。
去年今日关山路,疏雨断魂天气。
据鞍惊见,梅花的皪,篱边水际。
一枝折得,雪妍冰丽,风梳雨洗。
正水村山馆,倚阑愁寄,有多少、春情意。
好是孤芳莫比。
自不分、歌梁舞地。
砌香砌影,高禅文友,清谈相对。
琴韵初调,瀹瓯催渝,炉薰欲试。
向此时,一段风流,付与晋人标致。
淡烟池馆,霜飚乍紧,又是年华暮。
黄花老尽,丹枫舞困,江梅初吐。
点缀南枝,暗传春信,玉苞微露。
凭危阑空断,谁家素脸,遥山远、空凝伫。
昨夜一枝开处。
正前村、雪深幽曙。
看来只恐,瑶台云散,玉京人去。
庾岭寒馀,汉宫妆晓,飞堆行雨。
仗谁人惜取,孤芳雅致,作春光主。
雪霏冰结霜凝,是谁透得春工意。
南枝向暖,江边岭上,独先众卉。
闲态幽姿,绿窗红蒂,粉英金蕊。
念冰肤秀骨,人间要见,除非是、真仙子。
羌管且休横吹。
待佳人、新妆初试。
鸾台晓鉴,人花相对,何须更比。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月低风细。
又岂知,渐结枝头翠玉,有和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