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召,君勿行。
妾不知兵,能知刺史情。
刺史反,君勿战。
妾先请战,归与君相见。
吁嗟乎!高凉娶妇得妇力,不见刺史但见贼。
太原亦有娘子军,谁道军中无妇人?
刺史召,君勿行。
妾不知兵,能知刺史情。
刺史反,君勿战。
妾先请战,归与君相见。
吁嗟乎!高凉娶妇得妇力,不见刺史但见贼。
太原亦有娘子军,谁道军中无妇人?
高凉:地名,在今广东高州一带。冼夫人是南北朝时期高凉地区少数民族首领,以贤明和军事才能著称,这里 “高凉洗” 指冼夫人。
妇:指冼夫人。
太原亦有娘子军:指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组建的娘子军,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为李渊建立唐朝立下汗马功劳,娘子军纪律严明,作战勇猛。
这首诗主题鲜明,赞颂了冼夫人等女性的非凡才能和英勇形象,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社会意义。
从结构上看,诗歌开篇 “刺史召,君勿行。妾不知兵,能知刺史情” 以简洁的语言直接切入主题,通过冼夫人的话语,展现出她的睿智和对局势的洞察,虽自称 “不知兵”,却能判断出刺史的意图,先声夺人。“刺史反,君勿战。妾先请战,归与君相见” 进一步刻画了冼夫人的勇敢和果断,主动请战,体现了她的担当和对丈夫的深情。
“吁嗟乎!高凉娶妇得妇力,不见刺史但见贼” 这几句以感叹的语气,强调了冼夫人的重要作用,她的能力使得高凉地区在面对刺史谋反的危机时,能够依靠她的力量应对,而此时刺史已经成为了贼寇,突出了冼夫人的正义和力量。
最后 “太原亦有娘子军,谁道军中无妇人?” 以反问的形式,将冼夫人与太原娘子军相提并论,有力地反驳了 “军中无妇人” 的传统观念,升华了主题,赞颂了女性在军事领域的卓越表现,表达了对女性的尊重和肯定。
在语言风格上,这首诗语言质朴直白,通俗易懂,却又不失表现力,通过简洁的对话和感叹,生动地塑造了冼夫人的形象,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对冼夫人等女性的敬佩之情。
泮池雨过新水长,江南鳜鱼大如掌。
沙边细荇时吐吞,水底行云递来往。
其间种类多莫辨,短者如针细如线。
三年养得鳞甲成,万里空嗟画图见。
一官蓟北复巴西,丹青不改鬓成丝。
遥怜天路飞腾地,长记春风长养时。
宦途萍水纷无迹,再见此图三叹息。
远行珍重寄双鱼,鱼中定有长相忆。
壬辰七月壬子日,大风东来吹海溢。
峥嵘巨浪高比山,水底长鲸作人立。
愁云压地湿不翻,六合惨澹迷乾坤。
阴阳九道错白黑,乌兔不敢东西奔。
里人苍黄神屡变,三十年前未曾见。
东村西舍喧呼遍,牒书走报州与县。
山豗谷汹豺虎嗥,万木尽拔乘波涛。
洲沉岛灭无所逃,顷刻性命轻鸿毛。
我方停舟在江皋,披衣踞床夜复昼,忽掩青袍涕双透。
举头观天恐天漏,此时忧国况思家,不觉红颜坐凋瘦。
潼关以西兵气多,胡笳吹尘尘满河,安得一洗空干戈?
不然独破杜陵屋,犹能不废啸与歌。
世间万事不得意,天寒岁暮空蹉跎。
呜呼!奈尔苍生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