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伴我到僧家,叹息无名供佛花。
刘子枕糟非枕酒,陆生论水不论茶。
少多何必求玄鹄,一二唯当较白沙。
更恨老年难得睡,因君茗粥恨无涯。
信美江山非我家,兴亡忍问後庭花。
明时不见来求女,俭德唯闻罢贡茶。
鷁首千重能破浪,马蹄万里正便沙。
烦君识取人才尽,白首飘零谩海涯。
春风伴我到僧家,叹息无名供佛花。
刘子枕糟非枕酒,陆生论水不论茶。
少多何必求玄鹄,一二唯当较白沙。
更恨老年难得睡,因君茗粥恨无涯。
信美江山非我家,兴亡忍问後庭花。
明时不见来求女,俭德唯闻罢贡茶。
鷁首千重能破浪,马蹄万里正便沙。
烦君识取人才尽,白首飘零谩海涯。
无名供佛花:没有名字用来供奉佛祖的花,“无名” 点明花的平凡或不被人知晓。
刘子枕糟:“刘子” 可能是用典,以 “枕糟” 表现一种生活状态,糟即酒糟,可能暗示不务正业或沉迷于某种事物。
陆生论水:“陆生” 可能指对水有研究或喜好谈论水的人,如陆羽等对水有深刻见解的人。
玄鹄:黑色的天鹅,常用来比喻高才贤德或高不可及的目标。
白沙: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纯净、细微的事物,用来与 “玄鹄” 对比,强调对细微之处的关注。
茗粥:即茶粥,这里指送来的新茶。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艳曲,后人多以之象征亡国之音。
求女:这里可理解为求贤才,“女” 可象征贤才,用典可能源自《诗经》等。
罢贡茶:停止进贡茶叶,体现了一种节俭的品德。
鷁首:古代船头画有鹢鸟,后以 “鷁首” 代指船头。
谩:徒然、白白地。
这首诗主题丰富,情感深沉,融合了对个人境遇的感慨、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人才问题的思考。
从结构上看,诗歌开篇以 “春风伴我到僧家” 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但紧接着 “叹息无名供佛花” 又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感慨。中间部分运用多个典故,如 “刘子枕糟”“陆生论水”“玄鹄”“白沙” 等,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丰富性,同时通过对比和隐喻,表达了对人生追求和价值的思考。
在情感表达上,“更恨老年难得睡,因君茗粥恨无涯”,借新茶引出对年老失眠的烦恼,看似写茶,实则抒发内心的无奈和愁绪。“信美江山非我家,兴亡忍问後庭花” 直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借《后庭花》的典故,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明时不见来求女,俭德唯闻罢贡茶” 则从人才选拔和朝廷政策的角度,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批判和反思。最后 “烦君识取人才尽,白首飘零谩海涯”,将个人的飘零之苦与人才的埋没相结合,使诗歌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整体而言,晁说之的这首诗以新茶酬谢为契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社会现实和历史典故相结合,语言古朴典雅,情感真挚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春风伴我到僧家,叹息无名供佛花。
刘子枕糟非枕酒,陆生论水不论茶。
少多何必求玄鹄,一二唯当较白沙。
更恨老年难得睡,因君茗粥恨无涯。
信美江山非我家,兴亡忍问後庭花。
明时不见来求女,俭德唯闻罢贡茶。
鷁首千重能破浪,马蹄万里正便沙。
烦君识取人才尽,白首飘零谩海涯。
曾子三省予未能,夫君六观何自入。
天台敖我三观妙,君又三之弥有得。
露下聚散俱已空,电出有无仍不实。
一世假梦暂踟蹰,万缘托幻聊戏剧。
澄渊泡起不离中,端形影见无差忒。
兹惟一心之所发,邈乎此心近不识。
更须止之艮为山,随其观处离非日。
与君相遇紫陌边,不谓我言无不急。
君方度岭驾朱轩,我言之外何所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