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风作》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方岳浏览量:18

年光何啻蛇赴壑,仕宦略如鱼上竿。

畴昔本无温饱志,归来只作等閒看。

人间万事风涛急,雨外一蓑天地宽。

潮落海门烟树绿,举头已不见长安。

《风作》拼音版
fēng zuò
[ [ sòng cháo ] ] fāng yuè
nián guāng chì shé shì huàn luè shàng gān 竿        chóu běn wēn bǎo zhì guī lái zhī zuò děng jiān kàn        rén jiān wàn shì fēng tāo wài suō tiān kuān        cháo luò hǎi mén yān shù 绿 tóu jiàn zhǎng ān       
风作译文

时光流逝何止像蛇快速地爬入深壑,仕途宦海就如同鱼艰难地向竿上攀爬。

往昔本来就没有追求温饱富贵的志向,归来后只是把一切当作平常看待。

人世间万事如同风急浪高的波涛,而雨中披着蓑衣却感觉天地无比宽阔。

潮水退去,海门处烟树一片翠绿,抬头望去,已看不到京城长安。

风作注解
  1. 何啻(chì):何止,岂止。
  2. 仕宦:指做官。
  3. 畴昔:往日,从前。
  4. 等闲:平常,普通。
  5. 海门:海口,内河通海之处。
  6. 长安:这里代指京城,象征着仕途、功名和朝廷。
风作创作背景
方岳生活在南宋时期,当时政治局势复杂,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诗人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官。这首诗可能是他在经历了官场的种种挫折和磨难后,心灰意冷,回归田园或隐居时所作。他对官场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在诗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仕途的厌倦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风作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开篇,“年光何啻蛇赴壑,仕宦略如鱼上竿”,将时光的飞逝比作蛇入深壑,极言其快,把仕途的艰难比作鱼上竿,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易逝、仕途坎坷的感慨。“畴昔本无温饱志,归来只作等闲看”,表明诗人原本就没有追求功名利禄的世俗之志,归来后更是将一切看淡,体现出他超脱的心境。“人间万事风涛急,雨外一蓑天地宽”,将人间万事比作风涛,突出世事的险恶和变幻无常,而“雨外一蓑天地宽”则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雨中独蓑,天地宽广,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找到心灵慰藉的情感。最后“潮落海门烟树绿,举头已不见长安”,以景结情,潮水退去,海门烟树翠绿,景色优美,然而举头不见长安,暗示诗人已远离仕途,不再留恋官场,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过去仕途生涯的淡淡惆怅。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通过对比时光与仕途、人间与自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
作者方岳介绍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方岳相关作品

风作

年光何啻蛇赴壑,仕宦略如鱼上竿。

畴昔本无温饱志,归来只作等閒看。

人间万事风涛急,雨外一蓑天地宽。

潮落海门烟树绿,举头已不见长安。

龟巢夜宴

落日鸳鸯睡浅坡,荷花初醒水微波。

玉箫吹断晴云湿,最觉池宽得月多。

饭牛

闻阙南门各路头,不才多病两相投。

无钱使鬼贫何害,有句惊人死亦休。

春意不关花代谢,吾生聊与世沈浮。

挼挲双手烟岚湿,笑向前坡饱饭牛。

风流子·小楼帘不卷

小楼帘不卷,花正闹、灯火竞春宵。

想旧日何郎,飞金叵罗,三生杜牧,醉董娇饶。

香尘路,云松鸾髻鬌,月衬马蹄骄。

仿佛神仙,刘安鸡犬,分明富贵,子晋笙箫。

人生行乐耳,君不见、迷楼春绿迢迢。

二十四、经行处,旧月今桥。

但索笑梅花,酒消新雪,纵情诗草,笔卷春潮。

俯仰人间陈迹,莫惜金貂。

风月堂夜饮

霜洗横枝月上初,春彝更可共谈无。

玉杯一一寒於雪,贮以诗肠渺似湖。